第632章 該有的排場都要搞起來(第3/4頁)

李祖升不過是劉益守埋在兒皇帝蕭棟身邊的一根釘子罷了。台城禁宮內有什麽風吹草動,都要經過李祖升這一關。劉益守覺得對這些江東鼠輩保持一顆警惕的心,永遠沒錯!

……

春節來了又走,開春後的第一次大朝會如期召開。

已經升官,擔任中書監(中書令的副手,中書省二把手)的陽休之向朝廷建言:吳王功高蓋世,對國家有再造之恩,萬般賞賜不足以配得上他的文治武功。

既然財帛田宅已經賞無可賞,吳王又忠於國家不可能行操莽之事,所以要在別的地方補償。

如果朝廷做不到的話,不如就讓天子下詔禪讓,讓吳王登基稱帝吧!

大家都樂得清閑。

中書監就是專門用來制約中書令的職務,也是劉益守用自己人制衡朝廷中樞的關鍵職務。陽休之提出這個話題,分量是很重的。

而且說得很囂張。

只不過,他這話朝臣們只能當做沒聽見,也不敢反駁。深究的話,就必須得提前站隊,對誰都不好。一時間太極殿內安靜的針尖落地可聞。

傷愈歸來的陳元康則是站出來打圓場:吳王爵位已經到頂,總不能讓他當皇帝。再說吳王作為駙馬,也沒有篡位自立的心思。

不過在爵位不變的情況下,與吳王相匹配的一些排場可以搞大一點,這個並不等同於逾越禮制。

同樣都是王,劉益守跟蕭綸等人的編制一樣,這合適麽?這難道不是對吳王辛勞國事,浴血奮戰的一種嘲諷?

對國家有功的人,排場大點也很合理的吧?

比如說把吳王府修大一點,後宮的編制定下來以後,搞大一點,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什麽的,再搞個“女官”的制度。

出行的鼓樂,府裏的守衛編制,這些東西都可以跟帝王靠齊,各地給建康中樞的貢品,分一半給吳王,能補上的都補上。

這個好像也很合理對吧?

不能當皇帝,還不許把生活品質搞好一點麽?吳王也是人,難道造福天下人,也必須為愛發電?

陽休之和陳元康二人一唱一和的,紅臉白臉交替輪換。

建康中樞朝臣裏面沒有誰是真正的傻子,一聽這話就明白,劉益守的改朝換代之路已經正式開啟,現在誰反對,將來就會被拉清單。

一不小心就全家死光光哦!

陳元康的奏章毫無意外的通過,並昭告天下:現有的吳王府狹小不堪,已經配不上吳王的身份,所以朝廷撥款撥地以示恩典,在離台城最近,權貴紮堆的東府城旁邊新建一座府邸,為新的吳王府。

新吳王府的規模比台城要小,但是卻比台城的禁宮要大很多。其中建築的規格,允許與梁國帝王相同。

吳王的後宮編制,由吳王自己決定,一旦定下來以後,便交給朝廷中樞審議通過,然後照準實施,畢竟是特事特辦,不必遵循前例。

至於吳王妾室並不多,完全滿足不了編制這種情況要如何處理,當然是朝廷下令,為吳王選民間秀女了。願意將女兒送來的大戶人家,也可以提前辦。

總不能說空有編制卻沒有對應的人吧?不過這件事並不需要操之過急。

其他的排場,包括各地送到建康的貢品,都與帝王同規制。至於帶劍上朝之類的篡位套裝,劉益守早就不在意了,不會給他帶來任何好處,反而落人口實,給人“專橫跋扈”的印象。

他在這方面一直都是“克己復禮”的,能免責免。

簡單的說,如今的劉益守,現在除了稱呼是“吳王”,沒有加“九賜”,上朝時候還有那麽幾絲謙遜外,形式上已經等同於皇帝。

……

“主公不打算搬遷?”

吳王府的書房裏,與劉益守商議“改制大事”的陳元康一臉驚訝詢問道。他還以為劉益守心裏是真的想住大府邸呢,沒想到剛才對方斷然拒絕,沒有一絲猶豫。

“新修的這座府邸,將來要成為南方學子們讀書學習的地方,甚至是天下人學習的地方。要成為溝通南北文化的橋梁。

那裏將來會是國家培養人才搖籃。合適的時候把吳王府捐出來辦學,可以讓世人感受到我們勵精圖治的決心。

現在先秘而不宣,待我們遷都洛陽後再說。

至於居住這個問題,人生下來在母親懷裏,死了一副棺材躺進去,活著的時候要萬頃良田那麽大的地方住著,有什麽意思呢?”

劉益守像是看傻子一樣的看著陳元康反問道。

果然還得是你啊!

陳元康拱手拜服道:“主公仁者無敵。”

“哼哼,還無敵呢,送女的人已經要把雞鳴山踏平了。你趕緊的在建康找一處大宅院安置那些年輕女子。看到喜歡的,你自己可以先挑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