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流言猛於虎(第2/3頁)

他只是有些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導致蕭繹在自己出征前後判若兩人。

帶著滿肚子的疑惑,王僧辯來到江陵城的住處,找到了自己的三弟王僧智。與對方攀談後才知道,近期流言四起,城內有人告發說王大都督想投靠建康朝廷。

王僧辯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蕭繹是擔心他自身離軍隊太遠,然後這支軍隊就變成了王僧辯的“王家軍”了!

王僧智建議王僧辯請辭大都督的職務,讓王琳替代他。有句話叫疏不間親,王琳的姐姐和妹妹都是蕭繹的女人,其中一個還是貴嬪!還生了皇子!

或許王僧辯的指揮能力在王琳之上。然而若是論起跟蕭繹之間親疏關系,王僧辯他們家的人,是遠遠比不上王琳的。

當初王僧辯老爹王神念舉家從北魏投南梁,那投靠的人可不是蕭繹啊!而是蕭繹老爹蕭衍!

王僧辯的大哥雖然已經去世,但去世之前,都是在建康中樞當的官。沒錯,蕭衍死後,王僧辯大哥王尊業就在建康朝廷賴著沒走,繼續在中樞為官。

名義上,那可是劉益守的屬下!從這個角度看,蕭繹猜忌王僧辯難道不合理麽?

其實站在蕭繹的角度看,他有猜忌之心很合理啊,再加上流言都傳王僧辯要投靠朝廷,蕭繹怎麽會不擔心呢?

既然是流言,那為什麽不說王琳要反?獨獨只傳你王僧辯要反呢?

是不是在準備謀反,類似的事情王僧辯無法為自己辯解,只能越描越黑。

你吃了幾碗涼粉,要不要把肚子剖開讓蕭繹看看啊?這種事情哪裏說得清,壞人的心剖開也是紅的!

蕭繹讓王僧辯把軍隊帶回江陵,已經是很顧及王僧辯的面子了。說得直白點,是蕭繹感覺王僧辯這一脈已經尾大不掉,不方便公開翻臉了。

王僧辯一大家子都在蕭繹麾下做事,正面看那是死心塌地,反過來看,又何嘗不是權勢滔天,架空了蕭繹呢?

想明白這些事情以後,王僧辯不寒而栗,感覺似乎有一只看不見的黑手,在操縱著當前的局勢。他自認為自己是老實人,從來沒有想過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可是他向別人解釋,表白心跡,別人就會相信麽?

“兄長,把大軍從襄陽城帶回來以後,不妨向陛下請辭,把兵權交給王琳。將來陛下若是再啟用兄長,兄長再出馬也是不遲的。”

王僧智意味深長的對王僧辯說道。

“看來,也只能如此了。”

王僧辯微微點頭嘆息道,感覺王僧智的以退為進之策很有道理。

有句俗語叫:貴人不能賤用。

既然蕭繹猜忌不待見,那麽退下來亦是不失為明智之舉。等蕭繹需要他王某人出馬救火的緊要關頭,到時候自然可以風風光光的再上位,比現在賴著不走引來殺身之禍要強多了。

王僧辯已然打定主意,回江陵後就請辭。

……

果不其然,蕭繹大軍主力在襄陽城下,什麽事情都沒做,白白消耗了許多糧草後,訕訕的退回江陵,把新占的兩個郡拱手讓出,屁股都沒坐熱。

回江陵後,王僧辯按照王僧智的建議,向蕭繹請辭大都督一職,說自己身體抱恙,近期軍情如火,擔憂自己無法履行大都督的職責耽誤陛下大事,故而退位讓賢。

王僧辯說了王琳不少好話,又再三推辭蕭繹的挽留。最終蕭繹假惺惺的同意了王僧辯的請求,官職不變,只是不再擔任大都督。

當來自不同渠道的消息送到臨湘城的時候,劉益守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王僧辯乃是蕭繹左膀右臂,他這真是說砍就砍啊。”劉益守難以置信的問王偉道。

臨湘城府衙的書房裏,劉益守把近期匯總的情報遞給王偉看,其實後者早就已經看過了,也是對於蕭繹那兒戲一般的操作不知道要說什麽才好。

高手跟這種菜雞對局,很多時候都會懷疑人生,弄不明白對方的真實想法。

“徐度送信過來說,王僧辯麾下兵馬在城外混了許多時日,一次攻城也沒有。他們以為是疑兵之計,就沒有派兵沖營。

我估計若是把王僧辯被調回江陵然後被解除職務的消息告訴徐度,他腸子都要悔青。”

王偉忍住笑說道。

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更何況當時軍中無人可以主持大局。這其實是個擊破蕭繹大軍的好機會,但是限於情報不明,徐度沒有抓住這個好機會。

畢竟,他們也沒想過蕭繹會如此兒戲啊!能謹慎行事保住襄陽城就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同樣的,劉益守也沒有抓住這個機會,他也沒想到蕭繹把王僧辯調回江陵後,還直接撤兵不玩了!

要不然,他早就派楊忠攻巴陵城了。到時候蕭繹那邊指揮混亂,怎麽都要脫層皮,搞不好就被一波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