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棄子,對大家都有好處(第2/3頁)

“可命段韶帶兵渡河,試試梁軍的深淺。贏了,也可以穩定軍心。”

想了想,孫騰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高歡搖了搖頭,段韶部是他嫡系的底牌,贏了還好說,要是輸了,只怕鄴城真要守不住了!

“如今春耕還未結束,再等等,再等等。”

高歡猶豫不決的擺了擺手。

“高王,河南之地盡喪敵手,有些人難辭其咎。是非公道,總要有個說法,不能稀裏糊塗糊弄過去。

如今鄴城人心惶惶,眾人對高王要不要遷都,心存疑慮。梁軍又是咄咄逼人的姿態,對我們絲毫沒有畏懼之心。長此以往,恐怕變生肘腋。

高王要速速決斷才是啊。”

孫騰瘋狂暗示,就看高歡能不能聽懂了。

他是明白人,世界上也沒有不透風的墻。很多話高歡可以說,因為高歡是主公,他想懷疑誰就能懷疑誰。而這些話孫騰卻不能說,至少是不能明說。

“你是說,處置李元忠?”

高歡沉聲問道。

其實關於李元忠的處理,高歡在心裏也猶豫很久了。

這個人當初是最先請自己入河北的,算是有“從龍之功”的人了。如果貿然處理,別人會認為高歡薄情寡義。

但是不處理吧,李元忠畢竟是河南行台的掌控人,如今河南戰局糜爛,李元忠難辭其咎,不是跑回鄴城事情就完結了的!

李元忠是不是劉益守的內應?

那肯定不是的,如果是內應,基本上就不會回鄴城了。

但李元忠對河南戰局的崩潰有沒有責任呢?

那肯定是有責任的,因為只有他一個人跑回鄴城了啊!

就算沒責任也變成了有責任!不找他,難道把罪責推到全軍覆沒的封隆之身上麽?

追責沒有這樣的規矩,封隆之如今政治上已經死亡,自然是不能追究死人的責任。

戰敗全軍覆沒,身陷敵營,就已經是交代了。如果這樣也要追責,將來誰還願意給高歡打下手?人死不過頭點地而已了!

如今梁軍氣勢如虹,魏軍士氣萎靡不振,哪怕是換了名將名帥上陣,能不能挽回頹勢,都是兩說,更不要說劉益守也不是泛泛之輩。

想一舉扭轉戰局談何容易啊!

把李元忠這顆廢掉的棋子拿出來“廢物利用”,是不是一步好棋呢?

現在還不好說,不過看起來挺有意思的。

孫騰就是在跟高歡提這一茬,政治敏感度極高的高歡,立刻就心領神會:處置一下李元忠,絕對是有利於挽回岌岌可危的軍心士氣!

非是我軍不如人,奈何內應猛如虎!

李元忠在南潁川郡,南潁川郡丟了。

李元忠在長社,長社丟了。

李元忠跑枋頭沒幾天,枋頭又被梁軍偷襲得手,幾乎被兵力不多的對手按在地上羞辱式的摩擦。

所以判斷李元忠就是劉益守在魏軍中的內應,這個推斷應該很合理吧?

“元忠對我不薄,當初入主河北,元忠首善……”

高歡嘆了口氣,臉上的表情猶疑不定,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

孫騰跟高歡認識幾十年了,當然知道這位是什麽脾氣。不客氣的說,高歡現在是什麽表情什麽語言,孫騰就知道高歡心裏在想什麽。

他連忙接茬道:“高王,此事或有愧於元忠,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樣吧,屬下私下裏通知一下元忠,讓他逃亡。如果他不逃,那高王對他也是仁至義盡了。”

“如此也好,主仆一場,斷然不能害他性命。唉,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

高歡扼腕嘆息,悲不自勝。

孫騰低眉順眼的對他行了一禮道:“事不宜遲,那屬下這便去辦這件事。等辦完了這件事,高王便可以通告眾臣,我們絕不會離開鄴城,必與那劉益守決一死戰。”

下決心自然不能是空口白話,處置李元忠就是高歡獻上的“祭品”。相信在這之後,魏軍便可以掃除頹勢,渡河進擊了。

“速辦。如果元忠不願離去,務必要多勸勸。”

高歡耐心的交代孫騰說道。

“高王仁義,請放心,這點事情屬下還是能辦好的。”

孫騰不動聲色的說道。

李元忠真要是被處理掉了,無論死得多麽好看,難免讓河北世家之人有兔死狐悲之感。但對方若是逃走,則不言自明的證實他是劉益守的內應。

高歡這一步以“仁義”之名的殺招,一般人還真應付不來。李元忠並無劉益守那樣的玲瓏手段,相信這次會被高歡吃得死死的,一點疑問也沒有。

孫騰走後,高歡心中有種空空蕩蕩的感覺。就像是曾經的意氣風發,又消散了一點。

……

同樣是在霸府,高歡和孫騰在商議大事,婁昭君卻是坐在桌案前發呆,哪怕她面前還有個男人在等待回答,她也依舊沒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