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欠錢的才是爺,尤其是欠了很多錢的(第2/3頁)

此時此刻,在洛陽城內一間不起眼的院落裏,劉益守見到了楊昱的老爹楊椿,瞬間就解開了心中所有的謎團。

“楊司徒,晚輩有禮了。”

劉益守滿臉笑容給眼前這位胡須花白的三公之一行了一禮。要知道,爾朱榮當初屠戮洛陽的時候,此人就在洛陽城內!但是他沒事!

這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而現在他兒子楊昱又負責滎陽的防務,可以說是位高權重。要是劉益守還看不出來,那他就真是個傻子。

“哪裏哪裏,劉都督少年俊傑,老夫真是欽佩不已啊。聽聞犬子在滎陽得到劉都督多番關照,在這裏還得對都督說句感謝。”

楊椿笑眯眯的說道,和劉益守二人在廳堂裏落座,都在互相審視對方。

“楊司徒是為了債券的事情而來的麽?”

劉益守試探性的問道,很多情況明擺著了,到現在為止,買債券的那些權貴,基本上都是元氏一族的勛貴,畢竟,被下獄拷打的人是元鷙嘛。

所以北方世家的人或許還覺得,其實不上船,也是沒關系的,可是心裏又有點沒底。所以楊椿作為這些人裏面剩下的大佬,就站出來了。

“確實是為了債券啊。”

楊椿長嘆一聲道。

他發現劉益守面色平靜,於是主動給對方倒了一杯酒問道:“此番劉都督出征青徐,老夫有幾件事情想知道。”

很多話,忽悠元子攸是可以的,但要忽悠楊椿,幾乎沒有可能。劉益守之前在洛陽打探各方勢力底細深淺的時候就知道,這一位是孝文帝時期就在的重臣。

可以說是老狐狸中的老狐狸!

“楊司徒有話不妨直言。”

聽到這話,楊椿微微點頭問道:“劉都督出征青徐,有幾分把握擊敗邢杲?有幾分把握擊敗羊侃?”

羊侃原本是魏國將領,出身泰山羊氏。但現在徐紇(胡太後曾經的面首之一)逃到泰山,洛陽又發生政變,元子攸登基,朝臣被大肆屠戮。

於是徐紇勸說羊侃起兵,將州郡獻給南梁,而羊侃的兄長羊敦則在兗州(濟寧市東北)公開反對羊侃,表示仍然忠於魏國朝廷,忠於元子攸。

然後羊侃率軍圍攻兗州,尚未攻下。魏國的援軍和梁國的援軍,也暫時都未到達,鹿死誰手,估計就看誰的援軍更猛了。

而邢杲鬧事的地方,在更遠更靠東北邊的北海(山東濰坊),勢頭更猛,鬧得更兇!

好在這兩撥人並非同路人,彼此之間暫時也沒發現有什麽關聯和策應。

但很顯然,北魏朝廷對於青徐之地的控制,已然崩潰。哪怕是暫時沒有被羊侃和邢杲攻占的城池,也不怎麽聽洛陽這邊使喚了。

一句“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就能把朝廷的使者頂回去。

“楊司徒是想知道在下擊敗他們有幾分把握,還是朝廷收回這些地方有幾分把握?”

劉益守笑著問道,輕輕的抿了一口酒。

這兩個問題看似一樣,實則大不相同。因為劉益守占據這些地方以後,同樣可以成為第二個邢杲或者羊侃。那樣洛陽很多人的投資就血本無歸了。

“楊司徒曾經在軍中多有任事,豈有聽聞那種還未出征就言此戰必勝的?”劉益守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

“無妨的,繼續說下去。”

楊椿不動聲色道。

“羊侃的心思是南人北歸,但羊侃麾下的士卒,卻多半是青徐之地的本地人。這些人,並不想跟他一起回歸建康。

所以我料定羊侃必定不能成事,頂天就一人逃到建康苟延殘喘罷了。”

劉益守言之鑿鑿的說道。

楊椿微微點頭道:“那邢杲如何?”

“如果說羊侃是名將,他帶兵威脅很大的話,邢杲乃是主簿出身,刀筆小吏而已。更何況麾下沒有什麽能征慣戰的將領,潛力遠不如羊侃部。

現在他該占的地方占了,不該占的地方也占了。馬上就要到春耕,麾下部眾只怕很多人都想著地裏的農時。他麾下人馬越多,肯定越是缺糧。

青徐之地有羊侃和邢杲這兩波叛亂,必然是土地成片的荒蕪,我料定青黃不接之時,就是邢杲大軍即將崩潰的時候。這家夥看起來龐大,實際上比羊侃要好對付。”

楊椿繼續點頭,沒有開口說話,似乎在等著劉益守的下文。

“擊敗這兩波人馬以後,稍作休整,我便會帶兵前往睢陽(商丘),與梁軍戰鬥。”

劉益守十分篤定的說道。

一直不開口的楊椿,這才面露笑容道:“年輕人有自信是好事,但也不要好高騖遠,青徐之地太大,你是吃不消的。”

“所以呢?”

聽到這話,劉益守微微皺眉。

“朝廷其實本來也打算組織一支大軍開赴青徐,只是還沒有準備好。不如這樣,你們帶兵為先鋒,另外一支兵馬由鎮西將軍李叔仁率領,先支援睢陽,然後再與你們換防。你看這樣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