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誰送禮會送人頭啊???

被人頭‘暴擊’,雖然不到太失態的地步,顧念也驚得說不出話來。年深迅速將蓋布放了回去,語調冰冷,“樞密使這是何意?”

“誤會,誤會。樞密使絕對沒有要驚嚇顧城主的意思,”徐愷也發現顧念似乎被鶴聖人的人頭嚇到了,急急擺手讓侍從把人頭帶了下去。

他也已經喝了不少酒,說話也變得略微有些大舌頭,“此人害死我家樞密使的兒子,顧城主也是知道的。前幾日鶴聖人來遊說我主,樞密使終於得了報仇的機會,殺了此人。又聽說當初顧城主曾經在城外搜索過此人的下落,還以為顧城主也跟此人有仇,便想著送上他的頭顱,共圖一快而已。”

“是我膽子太小,讓樞密使見笑了。” 顧念整肅了下心神,提起酒杯又敬了耶律太延兩杯。

耶律太延之前就喝得醉意熏然,又兩杯酒下肚,腦袋愈發昏沉,徐愷便讓人將他先扶到旁邊的榻上休息。

“鶴聖人去了臨潢?”顧念給徐愷續了杯酒,重新提起鶴聖人的事情。他們的確想知道鶴聖人的蹤跡,十天之前聽說在遼州,還特意派了吳鳴過去查探消息。

“不是臨潢,現時正是春季捺缽,我王並不在臨潢。”徐愷便邊陪著顧念喝酒,邊詳細解釋了下此事的經過。

四時捺缽,乃是他們契丹人的傳統,通俗一點的理解就是四時巡遊漁獵的意思。春季縱鷹鶻逐鵝雁,鑿冰捕魚,夏季則重裘深山,林獵避暑,秋季策馬山林,逐鹿射虎,冬季再遷往溫暖之處,向陽而居。

只不過今時今日許多契丹人已經跟歸屬契丹的漢人同化了,放棄了捺缽的習慣,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原地。

顧念點了點頭,白天跟他們學習種植的那幾位,其實都是歸順契丹的漢人,這方面契丹人還是遠不如漢人的有天賦和興趣。

但契丹王庭的貴族們依舊保留了這種生活習慣,所以一年之中,契丹王臨潢的宮殿大多都是空置的。

四月正是他們鑿冰捕魚,放海東青捉鴨、雁的春季捺缽時節,是他們契丹四時捺缽之中重要的。

類似漢人在春耕有比較隆重的‘禦駕親耕’儀式,契丹的春季捺缽也儀式感十足,契丹王帶領貴族們盛裝出席,各坊進獻精心挑選的海東青,再由王上親手放出,得到頭鵝之後薦廟宴飲,君臣酬酢,頭插鵝毛,飲酒為樂。

鶴聖人曾經準確的蔔算出兩次春汛、秋震之事,讓契丹人免遭受災禍,所以契丹王對他很是看重,每到春季捺缽都會邀請他一同出席,順便再蔔算下今年的狀況。

“他的蔔算就沒出過錯嗎?”顧念夾起塊鵝肉送進口中,怪不得鶴聖人當初敢殺樞密使的兒子,原來是契丹王眼前的‘紅人’。

“其實前幾年有次應該算出過問題,但好像也不能全怪他。”徐愷端著酒杯的手頓在空中,似乎有些糾結事情的責任到底應該算在誰身上。

“什麽事?”顧念好奇地追問了句。

“就是四五年前,我契丹大軍南下的事情。”徐愷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四五年前,契丹大軍南下,那豈不就是當年攻到長安城下的那次?

顧念額心微跳,霎時間覺得血管裏所有的血都湧到了腦袋裏。年深放在桌案下的手輕輕按了下他的膝蓋,示意他放松些。

徐愷倒是沒注意到顧念這邊,放下酒杯才道,“當時北地連續兩年遭遇天災,我契丹也缺錢缺糧,有人便建議我王,不如趁著大亁剛剛建朝,立足未穩,南下一番以補虧空。”

至於‘南下一番’是什麽意思,他沒明說,顧念和年深卻是懂的,說白了就是劫掠,搶錢搶糧搶人。

“我王當時有些猶豫,便請鶴聖人蔔算了下,”徐愷木然的盯著手邊的空酒杯,像是在回憶當時的情形,“最後結果據說是‘所向披靡,連下十一城。’”

顧念下意識地看了眼旁邊的年深,這麽說來,這九個字就是當年讓契丹王下定出兵決心,讓中原大地生靈塗炭慘遭洗劫的萬惡之源,罪魁禍首?

讓契丹跟鎮東軍互鬥,兩敗俱傷,坐收漁利……這計策真是聰明又毒辣。

“當日耶律將軍的大軍也確實接連大勝,還送回了一部分糧食和財寶,但耶律將軍最後卻戰死在長安城下,七萬大軍,全軍覆沒,我阿弟也在其中。”徐愷臉上現出悲慟的神色。

對面兩位滅掉七萬大軍的‘主力’:…………

“然而後來我王詰問鶴聖人的時候,他卻辯解說,長安乃是耶律將軍南下遇到的第十二座城池。言下之意,是說耶律將軍被勝利沖昏了頭,不懂見好就收。”徐愷面上浮起絲苦澀,憤憤地錘了桌案一下。

就是這場大敗,讓他們契丹元氣大傷,直至今日都無法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