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墨青看圖紙,顧念就拽著年深在旁邊剝核桃,等著給他‘答疑解惑’。

年深負責捏碎核桃,顧念負責往外撿核桃仁吃,順便也問起了涼州那邊的狀況。

顧夫人過得很好,每天有半數時間都跟墨紫待在一起,兩人聊家常,做針線,幾乎形影不離。

這次墨青過來,顧夫人還特意托他給顧念帶兩雙自己親手做的鞋。

商店街那邊的雲霞飲鋪子,已經都交給春梅和顧忠打理了,秦染的藥肆更是開得穩穩當當的,兼職做了鎮西軍的半個軍醫。去年安番軍那邊有人受重傷,秦染還去石城待了半年。

孫家繼續在涼州城做起了老本行,開紙坊。他之前本來就給鎮西軍供著紙甲和紙鍋的貨,現在搬到涼州城,供貨就更方便了。後來又接了安番軍的單子,靠著兩大軍侯的訂單,他很容易就站穩了腳跟。

桃花閣也開了兩間鋪子,一間是做吃食的,一間賣胭脂水粉,鋪子裏除了普通的那些胭脂香膏,還會賣一些功能特殊的香丸,什麽養容駐顏的,消食祛毒的,烏發明目的,生意還挺好。

嶽湎跟柔娘和琉璃還在涼州城外給楚娘立了個衣冠冢,每逢節日便過去拜祭。

顧念默默嘆了口氣,別的不說,嶽湎倒還真是個癡情的家夥。

涼州產的新琉璃通透漂亮特別受歡迎,成本又極其低廉,簡直一本萬利,何鞍書帶著商隊去了長安兩趟,幫鎮西軍賺得盆滿缽滿,還帶回了不少訂單。

不過何鞍書深諳奇貨可居的道理,對於那些頂級質感的琉璃器,建議他們嚴格地控制了產量,多做出來的寧可暫時放著也不賣。

許多商販也慕名到涼州去進貨,城裏的人多起來了,熱鬧了不少。但同時年風勇那邊也有些頭疼,聽說光是一個月就抓了三撥各處派過去探聽消息的細作。

除了用來賺錢的琉璃器,琉璃場那邊的工匠也在按照顧念留下的任務,努力制造那種紙張式的‘平板’琉璃。但無論他們將琉璃漿液吹得如何稀薄,再趁熱剪開壓平,做出來的尺寸始終有限,最大的只有燈籠壁大小,完全達不到顧念當初所說的能取代整片窗戶紙和門板的那種規格。

“啊,我忘了提醒他們試浮法成型。”做大片的平板玻璃,還是浮法成型靠譜。顧念拍了拍自己的額頭,他當初來得太匆忙了,有些細節還是沒有完全顧及得到。

墨青頓了頓,無語凝噎,過了好一會兒才道,“那你記得這次寫信回去的時候告訴他們。”

不過,這倒是難不倒墨家的那些木匠,他們按照目前能做的平板琉璃尺寸,設計了新的窗欞樣式,用那些零散的小片琉璃取代窗戶紙,試著鑲成了新的窗戶,擋風和透光的效果非常好。

年風勇和陸昊商量過之後,已經準備將新城裏的房子,全部都換成這種新式的琉璃窗。

石炭礦的產量現在已經穩定下來了,新城那邊已經按照當初的規劃,按部就班的開始挖地基,燒造石磚和一些陶瓷管道。

鐵礦的產量也在陸續增加,墨青來之前,高爐煉鋼已經初具成效,很快就能量產第一批武器了。

督建新城之余,陸昊還在編纂啟蒙類的書籍,打算未來印制一大批出來,給新城內不識字的百姓和孩童做基礎的開蒙教育。

葉九思的傷早就好了,成天就想著找機會到平州來,都被大家勸住了。現在每天就跑到鎮西軍的兵營裏去,一門心思地跟著年風勇他們埋頭苦練武藝。

墨青這次能‘偷跑’,也是趁著葉九思去兵營練武的機會。

除了平板琉璃的部分之外,最不順利的就是棉花的種植。

去年涼州那邊第一次種棉花,雖然地準備得夠多,但是種子少,葉九思後來還派秋濃渡的人將江南各地的種子也全都搜刮回來了,依然不夠用。最後大半以上的地不得不暫時拿去種了別的。

顧念嚼著核桃仁苦笑了下,也是,以往被當作觀賞植物的,就算買光長安、洛陽和江南,又能有多少種子呢。總得種過幾茬兒,才能有足夠的種子。

棉花紡布這個部分倒是進行得還算不錯,畢竟去年的時候,大家就已經按照顧念給的思路,摸索研究著用羊毛紡線,積累了一些經驗。棉花比羊毛處理起來更為方便,所以幾乎沒遇到太大的困難,就織成了第一匹棉布。

用棉花絮芯的棉被和輕袍就更不用說了,輕便保暖,還沒有異味。大家試過之後,都熱切地盼著明年的棉花能多產一些。

這個冬天,有了石炭火爐和棉被,涼州城的半數人都過上了一個溫暖的冬天。

墨青說的事情,都是顧念早就寫在規劃書裏的事情,他聽起來自然不會有什麽驚訝的,對年深來說就不一樣了。

他跟年風勇的通信多以一些軍情要事為主,甚少提及這些,顧念也沒想起來說。短短一年半的時間,涼州仿佛就已經不再是那個他曾經熟悉的涼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