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我怎麽知道,好壞難言(第3/4頁)

他還想問問,山君當時用了什麽辦法,幫他將雜念鎮壓的。

在一瞬間就讓他進入到那種極為專注,如同頓悟的狀態裏。

他挺想學這招的,還沒開口問到這茬,山君就先走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地洞之下那些混蛋,又開始鬧騰了。

回頭就督促下自在天加把勁,爭取早點把天魔王取代了。

也讓山君能省點力,省點心。

要是能學到點東西,就更好了。

這個莫名其妙的大兌朝法,好像特別強,但是限制好像也同樣很大。

就像現在,余子清想施展,都不知道這東西怎麽施展。

就像手裏壓根沒有劍,卻非要用劍把敵人捅死。

不過,山君說的那些東西,他倒是能理解大兌朝法是個什麽玩意。

像是言出法隨,卻又明顯不一樣,而且強得多。

因為山君說,大兌封印術,就是來自於大兌朝法。

這也算是化解了余子清積壓了很久的疑惑。

他早看出來,大兌封印術,本質上跟封印術毛關系都沒有。

他可是學過封印二姓的封印術,人家那才是正兒八經的封印術。

大兌封印術從頭到尾都跟一般封印術沒什麽關系。

現在算是懂了,難怪大兌封印術需要消耗的是大兌國運,神朝之力。

山君說事情的事情,一向很謹慎,不太願意說的太明白。

這次也沒說明白,但有了關鍵提示,余子清琢磨了一下,大概就有了推測。

大兌朝法,只要施展成功,那說出口的東西,就一定會是事實。

而大兌封印術又來自於大兌朝法,是初代兌皇整出來的。

回憶了一下他去過的那些封印,諸多細節,現在他就有了一個推測。

大兌封印術就是弱化的青春版大兌朝法。

降低了施法難度,也有明確的法門,威能自然也遠沒有大兌朝法強。

可本質上,卻還是借大兌國運,消耗神朝之力的大兌朝法的後代。

同根同源。

按照大兌的說法,大兌封印術封印的就是災難本身。

若是在災難發生時,無法頂得住,或者來不及頂得住,就可以將災難本身封印。

山君都說,大兌朝法太強,那麽以大兌朝法來化解,口出真理,強行更改事實,會怎麽做?

不考慮消耗等等,最直接的便是指著即將落地的隕星說,這顆隕星不會墜落了。

說出來的便是事實,那結果便會強行被錨定,中間無論怎麽做,結果都一定會是這樣。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情況,比如初代兌皇正好就在這,而且他也不惜消耗去施展了大兌朝法。

可實際上,一個神朝,從來都不可能是一個人做完所有事情的。

大兌本就多災多難,按照山君所說,初代兌皇肯定也不是什麽冷酷的人,他肯定會不忍,所以整出來了大兌封印術?

若是弱化的青春版大兌朝法,遇到災難,會發生什麽?

余子清思索了一下,可能就是在災難即將落地之前,指著災難說,災難會被化解。

消耗大兌國運,施法成功,然後只錨定了結果。

偏偏力量也好,玄奧也罷,都差的太遠,根本無法補上中間的過程。

到這一步,余子清就覺得自己很熟了。

整個過程,大概率都會卡住。

災難既沒有被化解,也沒有落地。

最終化作了一個所謂的封印。

後面的人,再跟下副本似的,補上中間的過程,促成“災難被化解”這個從一開始就被錨定的結果。

這種卡漏洞的方式,余子清可太熟了。

不得不說,初代兌皇局絕對是個天才。

考慮到當時的年代,那時候的混亂,四面環敵,多災多難,這個東西,不知道能挽救大兌多少人,多少強者。

若是易地而處,余子清可能也會做一樣的事情。

因為可能當時,沒有靠這個東西力挽狂瀾,就沒有以後了。

只是到了後來,大兌封印術濫用,又有敵人暗中攪和布局,好好的一個東西,卻成了災禍根源。

余子清多少有點理解山君了,山君應該是真心覺得,他做一件事的時候,無法確定長遠到底是好是壞,所以不敢貿然去做。

就像初代兌皇,在最初的時候,他能想象到丁卯末期的景象麽?

可能那個時候,他還在為保住了有生力量而高興吧。

若沒有他保住大兌最初的底蘊,那大兌可能壓根沒有丁卯紀年。

余子清有些恍惚,很多時候,一件事是好是壞,哪能黑白分明,分的清清楚楚。

他有些理解山君給他說那些話的意思了。

他沒有法門,可能會更好。

平日裏,也的確最好不要用到這門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