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繞開緘言神咒,假發白水蛋降臨(第2/7頁)

那大乾還有什麽勢力比較大的人,能讓老羊詐死,不敢回去。

這些人都沒挖出來,挖清楚,再加上假發白水蛋,余子清就不準備在明面上沖鋒。

他一路入了荒原,施展跬步,幾步之後,瞬間沒入到大兌的牌樓裏消失不見。

進來之後,只有大兌的無面人在這裏守著,甲十四又不見了。

看來這家夥,是篤定余子清短時間內不會再來。

甲十四手下的人,恭恭敬敬的帶著余子清回宮城。

最近這兩年,無面人閑的要死。

不說該殺的,就說能殺的人,都快被甲十四殺完了。

而且整體上蒸蒸日上,尤其是最底層的,不能餓死人,成了硬指標。

現在誰想搞事情,破壞大家越來越好的生活,那他就會知道,什麽叫舉世皆敵。

大家都在忙,老羊也在忙著研究,余子清都不好打擾。

他跟混子似的,沒事幹了,開始察看這幾年的情況。

正好發現了一些卷宗,好幾年都沒有什麽影響大的案子,都是一些個別的命案。

有一種特別有代表性的,卷宗記載的很詳細,從口供到各種細節,都記載的清清楚楚。

其中有個人口吃,連結巴重復的話,都是一字不差的記錄下來。

甲十四辦事還是很靠譜的。

案子查的很容易,就是有個懶漢,看別人養雞養的好,賺了錢,比他自己虧欠還難受。

然後自己去采摘了毒蘑菇,將上百只雞全給毒死了。

完事之後,還敢照常去土地廟敬香,說自己侍奉土地爺多年了,還想變成食香人。

就算是懶一點,起碼不會餓死,也不用辛苦勞作。

一不小心,就禿嚕嘴,把毒死雞的事給抖了出來。

然後,當地的土地,差點嚇尿了。

他兢兢業業,在地祇肆虐的時代,都沒飄,是個真正的好人,被敕封成土地。

這些年,甲十四把地祇犁了好幾遍,藏的再深的都被挖出來。

只要被挖出來就是死路一條。

窩藏邪神,包庇邪神,都是死路一條。

食香人,更是禁忌。

於是,土地當場就將其拿下,然後把他舉報了。

這事鬧的沸沸揚揚,朝廷的人還沒到呢,當地的村民,就怒火攻心,將其活活打死。

還有倆被供出來的同夥,更是被追到了茅房,將他們溺死在茅坑裏。

之所以這事,鬧到了需要內閣討論,就是因為內閣成員之間有分歧。

主犯是沒什麽問題,問題出在倆同夥這,證據不是那般毫無破綻,有主犯隨機咬人的可能。

甲十四親自出手,確認之後認為,直接打死了最好,溺死在茅坑裏也最好,以儆效尤。

但有人認為,這個頭不能開,這一次大體上沒什麽大問題。

可一個村子,一群人一起上,私刑殺了人,還相互之間串供,以後萬一是冤枉的呢?

萬一有人推波助瀾,村民人認為他們是對的,其實是被人利用了呢?

這太容易了。

不可能每一個類似的案子,都有甲十四親自關注。

底層的朝廷小吏,也未必有能力分辨出來真偽。

他們不能以甲十四為標準,得以尋常人,能力一般的人為標準。

再者,新朝之始,萬象更新,朝廷政令,都是仁政,不宜對那些普通村民要求太苛刻。

所以,卷宗現在還擺在這裏,沒有定論。

余子清看了看,覺得大家說的都挺有道理。

個人感情來看,余子清覺得直接溺死挺好的,哪發現的就弄死在哪。

可還得考慮到普適性,下面的小吏的能力,普通人的看法等問題。

於是,余子清想了想,還是一碼歸一碼的好。

地祇舉報罪犯,沒什麽毛病,這是土地的職責之一,那也得嘉獎。

村民弄死了人,不能說錯,頂多是程序不對。

可考慮到一貫的習俗,還有樸素的情感,又不能矯枉過正。

針對這個案子,批評教育一下拉倒,表明一下態度就行了。

保持臣民血性,是必須的。

頂多後面在玉圭裏加一個普法頻段,講一講案例。

著重講處罰和嘉獎,倆都得有。

看了一會兒卷宗,各種亂七八糟的奇葩事,的確不少。

但問題都不大,余子清就給批注了一點自己的意見,讓他們考慮考慮。

這邊批注上癮,老羊都出來了,他都沒注意到。

老羊飄在余子清身後,看著余子清在一個案子後面批注了一個“關你屁事”,不由的笑出了聲。

余子清一擡頭,看到老羊,忍不住揶揄道。

“您老還舍得出來?”

“哎,我不出來,那姓張的,天天在門口找我喝酒,也不催我,也不知道他哪來這麽多好酒,我第一次就不該收他的酒,上了他的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