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生猛男鮮。

***

女史將人領進宅邸, 居上轉頭四下打量,果真是大文豪的舊宅啊,格局開闊, 繁簡得宜, 比之辛宅, 尤勝幾分。

更新鮮之處, 在於這裏沒有壓人的長輩,早前在家時候聽過三嬸抱怨,回憶起當年的婆母, 至今心有余悸。說太夫人出身四家之首的清河崔氏,大到為人處世,小到言談舉止, 每一項都有嚴格的要求,居上的母親楊夫人因是長媳, 更是飽受其害。後來太夫人過世了, 妯娌三人在過往的年月裏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才使得多年親如姐妹, 從來不生嫌隙。

反正三嬸極力對她宣揚了一通家有婆母的厲害, 居上雖然不曾見識過, 但心裏總有忌憚。不過這裏很好, 太子的母親在宮中,行轅裏數太子最大。太子忙於政務, 可能會經常留宿東宮, 如此一想頓覺自在, 這建於山清水秀之地的宅邸, 住住好像也不賴。

女史在前引路, 回頭觀望時臉上帶著和煦的笑, 溫聲道:“婢子們是昨日入行轅的,這裏綠樹成蔭,離樂遊原也近,總覺比城中其他地方涼爽些。娘子早晚記著添衣,千萬不能貪涼,受了風寒。”

居上道好,“我們初到這裏,處處都不熟悉,一切還需內人照應。”

女史笑了笑,“娘子放心,若有什麽交代,只管命人傳話。行轅中人,都是為侍奉殿下與娘子設置的,娘子或是有什麽想吃的,或是有什麽想要的,都可吩咐下去。”一面又道,“行轅裏有長史和家丞各一名,是從東宮調遣來的。內院有六位傅母,引導娘子琴棋書畫和焚香烹茶,還有兩位日常規範娘子言行的教習,及東宮女史十八人,聽候娘子調遣。婢子先帶娘子去前堂,等眾人向娘子見過了禮,再送娘子回園中休息。”

總之來了這裏,肯定不像在家時松泛,居上早有準備,因此覺得問題不大。

從前門到前堂,須穿過深幽的木廊,進門便見站得整整齊齊的教習和女史,恭敬向她行禮。

至於長史,居上是見過的,前陣子鄜王劫獄,順利把她和藥藤送進了左衛率府,那時太子來提審,邊上就站著這位長史。

因有過一面之緣,長史臉上的笑容格外燦爛,叉手向她長揖,“臣高縝,請娘子安康。”

居上想起那日自己的狼狽模樣,還有大堂上的剖白,就覺得汗顏不已。不過轉念一想,如今不是說到做到了嗎,誰敢笑話她!

於是整整神色,客氣地頷首,“高長史不必多禮,以後還請長史多多拂照。”

長史說是,向居上引薦了家丞,“自今日起,由臣等侍奉殿下及娘子。因聖上有口諭,唯恐娘子入宮受拘束,特命暫將東宮左春坊五局搬進行轅,聽候調遣。平時諸如膳食、醫藥、湯沐灑掃等事,由各局專管,娘子若是想讀書,還有司經局藏有天下奇書,可供娘子閱覽。”說罷又引來八位傅母,“這幾位都是皇後殿下挑選出來的內官,助娘子熟悉宮中禮節,日後就在娘子園中聽令。”

說起皇後派來的,居上便有些忐忑,先前想稱王的心,倏地枯萎了半邊。

長史看出來了,笑著說:“娘子是世家出身,言行舉止必定無可挑剔。她們不過輔佐娘子而已,娘子不必擔心。”頓了頓復掖手道,“娘子路上辛苦,天氣又炎熱,臣先送娘子回去歇息,且熟悉熟悉這行轅內外,再說其他。”

居上道了謝,又被拱衛著送進了後面的花園。

這花園建得很妙,池子、假山、木回廊,一樣不缺,大概為了凸顯行轅的作用,將作監規規整整地,將大小院落合並成了兩個獨立的院子,中間只隔了一堵矮墻。居上站在屬於自己的院子裏向東眺望,暗暗嘀咕這麽矮的墻,才到她齊肩高,腦袋全露在院墻上,隔壁的動靜只要想看,豈不是看得明明白白?

唉,真是費盡心機。居上在長史尷尬的笑容裏,體會到了帝後為增進新人感情的一片苦心。

“娘子看,這園裏景致不錯吧?”長史沒話找話般,拿手大大一比劃,“娘子若是有事找殿下,直接派人過去通傳就好,往南六七丈有個隨墻門,可以從那裏穿行。”

居上心道這還要繞遠路通傳?直接隔墻喊一聲不就好了。不過礙於至高無上的身份,大概不興扯著嗓子叫喚,優雅的最終定義就是不斷將簡單的事情復雜化,遂點頭說好,“麻煩長史了。”

“不麻煩、不麻煩。”長史笑得像花一樣,“臣的存在,就是為了更好地侍奉太子殿下與太子妃娘子。”

居上朝隔壁院落看了看,心存僥幸地詢問:“太子殿下平時公務很忙吧?早前經常出入左衛率府審案,這裏又離東宮這麽遠……晚上不會回來吧?”

長史那雙小眼睛眨巴了兩下,十分肯定地說:“行轅就是為了促成殿下與娘子多多接觸,特意準備的。殿下平時公務雖忙,但必會遵陛下與皇後殿下的教誨,這段時候會夜夜居於行轅,只要娘子想念殿下,就能立刻見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