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不具普適性(第2/3頁)

王煊起身,收拾那脫下的皮,這種景象實在是有些詭異,幾分鐘的時間他的身體究竟爆發了怎樣的一股力量,才會有這種劇烈的變化與後果?

可惜,他當時的精神在內景地,對外只有模糊的感應,沒有清晰的捕捉到那種短暫而又驚人的蛻變。

不過,他可以理解,世界上所有生物無時無刻都在進化中,從古至今從未變過,跟不上的物種,最終只能被淘汰。

只不過這種適應自然、自我提升的過程很緩慢,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延續進行。

但也有極個別的歷史時期,某些物種會飛快進化,猛烈的提升。

比如人類,與其他生物分道揚鑣時,曾有一段不可思議的爆發期,在最短的時間內高速進化,從而實現生命層次質的躍遷。

許多人猜測,人類因為某種莫名的變故,導致突然而又劇烈的進化,這才有了後面的璀璨。

在王煊看來,走舊術路的人其實也是在經歷種種“變故”,有時可以極大的縮短原有的蛻變進程。

比如先秦時代的方士,普通人還畏懼虎豹豺狼呢,可方士卻已經能夠斷河、擲象、削山。

那是怎樣的一種力量?如何在很短的時期內獲得。

至於列仙,那應該會更強,突變的更厲害。

到了現在,去過內景地後,王煊對於列仙的看法也發生微妙的變化,他覺得,未必沒有那樣的人。

當然,他依舊認為列仙還是人,是人應該就會死。

王煊去洗了個冷水澡,換上寬松的睡衣,翻閱黃庭經,查找與內景地有關的東西,但是很遺憾,沒有什麽新的發現。

這種典籍說的很籠統,偶有隱語,也都靠自己去悟。

真正的根法在先秦竹簡中,後世這些書只能當做輔助資料,來了解更古時期的術語、舊術名詞等。

“致虛極,守靜篤……”

王煊不甘心,又去查找其他資料,然而,即便翻爛典籍,也找不到瞬間激發超感狀態的方法。

“一定有某種常規的方法,不然的話,先秦方士不可能那麽強,只有經常進內景地,才能有後人無法比肩的那種成就。”

王煊覺得,以後要留意各種先秦竹簡,但凡與方士有關的東西他都要注意收集與翻閱。

他相信,在某些故紙堆裏,說不定就記述著那種進入內景地的常規方法。

“可惜啊,好東西都在新星,都在那些生命研究所,以及頂級大財閥手中,我要是能夠將他們手中的竹簡、諸子典籍等,全部看一遍,一定會找到我想要的東西。”

王煊遺憾,同時愈發想去新星了。

但很快,他便調整情緒,讓自己平靜下來,保持平和的心境,對於走舊術路的人來說很重要。

“人應該知足,幾分鐘而已,我便獲得了其他人需要耗時五年都不見得能獲得的金身成就。”

想一想這個時間比例,實在是太誇張了,若是傳出去,即便是在新星新術崛起的當下,也會引發巨大的風暴。

趨於冷靜與理智後,王煊進一步判斷,他可能過於樂觀了,即便是先秦方士也不能時刻進入內景地。

不然的話,長年累月呆在裏面,縱然世上沒有仙,到時候多半也能練成仙!

幾分鐘就是數年光陰,而現實世界一天下來那裏是多少年?

一年下來呢?

一輩子下來呢?!

王煊覺得,先秦方士也是每隔一段歲月才能進去一次。

而且,他估摸著,想要進去的那種方法,不具有普適性,依舊只有少數人才能做到。

“這就是舊術沒落的原因嗎,對個體要求太高。”

接著他又猜測,是否隨著時間推移,某些外在因素也變了,大環境不一樣了,所以後人越來越難進內景地了。

王煊猜測,近代以來,他可能是唯一一個進入過內景地的人。

“雖然在裏面呆了五年,但我並沒有感覺時光對我的侵蝕,沒有恍若隔世的滄桑感,反而是精神更加的旺盛了,無論是身體活性,還是精神活力,都更好,有種新生的氣息在溢出。”

王煊察覺,內景地五年,他的精神不曾衰老,主要是因為他完全沉浸在舊術的領悟中,與世隔絕,沒有接觸外在的事物,心中純凈無雜念,未被萬丈紅塵氣侵蝕,與這些有關。當然最為重要的是,那片虛寂之地飄落下來的神秘因子,滋養他的精神與肉身,這可能是最為關鍵的。

這一晚,盡管經歷過槍擊,被人堵在居民區襲殺,但王煊睡的還是很踏實,他找到了自己的路。

他確信,如果那些人再來,他能夠全部留下。

清晨,秦誠發來信息:兄弟,我走了,再見!

他去新月了,離開舊土,前往深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