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廟堂之上一群豕(第2/3頁)

但韓壁從來都對所謂的祖宗規矩不屑一顧。

今日,卻主動祈求祖宗護佑。

由此可見壓力之大。

是夜,他在帳篷裏給皇帝寫奏疏。

蠟燭是特制的,火焰細微,在外面看著很模糊。

寫完,他仔細看看,最終卻隨手撕了。

“說什麽,說臣信心百倍?罷了!”

……

距離他百余裏的地方,秦王也在自己的帳篷裏寫東西。

不過,寫的卻是書信。

書信是寫給劉擎的。

在信中,秦王提及了關中世家大族的問題。

穩!

這是秦王的要求。

在信中他分析了關中世家大族的心思。

那些人想動手,但卻少了個帶頭人。

若是楊松成還在,那麽這個帶頭人當仁不讓。

他不在,剩下的那些大族族長都顯得威望不足。

陳國末年時,世家大族決定謀反,為了推舉帶頭人可是折騰了許久,最終才選了李氏。

何況此刻北疆軍鎮壓關中,一旦發現蛛絲馬跡,頃刻間便是滅門的慘禍。

石忠唐帶來的威脅才將散去,世家大族人心惶惶,此刻,必然沒人敢出手。

接著他寫到了關中的賦稅問題。

一切照舊!

——等本王回來,再慢慢圖謀此事。

維系一國根本的不是什麽軍隊,而是賦稅。

沒有賦稅你養不起軍隊,養不起官吏;沒法修路,沒法興修水利,沒法修城池……一句話,沒有賦稅,國將不國。

除非遇到突發事件,否則國家用度幾乎是恒定的,波動很少。

而賦稅的波動會大一些。

賦稅關乎大唐國運,世家大族給少了,那麽就必須從百姓的身上找補。百姓被索取多了,便民不聊生。

隨後百姓忍無可忍,舉旗造反。

江山傾覆,改朝換代!

這是個怪圈。

從開國伊始,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國家擱在中間,兩頭為難。

而且到了這等時候,多半國家用度比開國時高了無數倍。賦稅是萬萬少不得的。

向誰開刀?

年胥令孫石推行新政,孫石的態度是各打五十大板,同時向富人和百姓開刀。

結果新政往下執行時就走了樣……

富人毫發無傷,百姓損失慘重。

最後新政被百姓痛斥為害民之法,草草收場。

法不得人,不可推行!

這是秦王對南周新政教訓的總結。

沒有一個執行力強的官僚階層,什麽法,什麽策都是擺設。地方官僚甚至會把這些法策當做是斂財工具,變本加厲的盤剝百姓。

所以,要想革新!

吏治先行!

把信裝好,秦王拿著燭台走過去。

阿梁在邊上睡了,嘴巴微微張開,看著格外的老實。

秦王為他拉了一下薄被,走到自己的地鋪邊上,躺下,閉上眼睛。

腦海中,金戈鐵馬!

……

金州,知州常興還沒睡。

他在看著地圖。

“北疆軍到了松城,松城一下,上南危急。援軍啊!最為要緊的便是援軍!”

他的手指頭停在地圖上的松城那裏,眉頭緊皺。

咚咚咚的腳步聲傳來。

一個小吏出現在門外,“知州,北疆軍斥候突然出現在城下。”

“哦!”

常興擡頭,“可走了?”

“沒走!”

“去看看!”

……

城頭此刻被火把照的亮堂堂的。

“知州!”

守將黃彰早就到了,甲衣整齊,看著威風凜凜。

“如何?”

常興走到城垛邊上,雙手撐著城頭往遠處看。

月色不錯,能看到不遠處有百余騎正在遊弋。

“大軍就在後面!”

“此刻歸降還能做官,等城破了再低頭,就晚了!”

那些北疆軍斥候一番挑釁後,消失在遠方。

“這是襲擾,想令我軍人心惶惶。”

“這是疲兵之計!”

幾個聞訊趕來的官員在嘀咕。

“看好城池。”

常興吩咐道:“輪番歇息,另外,若是小股敵軍無需理睬。”

“是!”

回到州廨後,常興再無心情謀劃此戰,就回去歇息。

到家後,妻子還在等他。

“為何不睡?”

常興脫掉外袍。

妻子幫他解衣,說道:“先前迷迷糊糊的,聽到外面鬧騰就醒了。”

“是北疆軍的斥候襲擾,無礙!”

解開腰帶後,常興把雙手從袖子裏一抽,脫掉了外袍。

“可兇險?”妻子有些擔憂,“說是秦王三日就破了葉州呢!”

“葉州輕敵了。”

常興坐在床沿,脫掉了褲子。

“洗個腳吧?”妻子問道。

“不洗了。”常興搖頭,“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