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舍得一身剮(第2/3頁)

“奴婢還沒看。”

韓石頭打開錦囊,拿出一個草編的老牛,“倒是有趣。”

皇帝看了一眼,“荒廢了歲月。”

韓石頭笑了笑。

“北疆會館的那些人前陣子鬧騰的厲害,趙三福說那夥人還在城中。鏡台無能,讓天馬營的人去。”

皇帝的眸中閃過厲色。

“是。”

可上次天馬營去捕殺姜星等人,卻撲了個空。事後趙三福來禦前打官司,說自己早已準備好了,可姜星等人機警,故而需步步為營……

可天馬營的人倨傲,壓根不聽勸告。大大咧咧的接近會館,還觀察了一番。

這不是主動告訴姜星等人,有人在準備弄他們嗎?

皇帝不置可否,事後也未曾處置汪海。韓石頭知曉,論信重,鏡台連天馬營的一根手指頭都趕不上。

天馬營是韓石頭也不能過問的存在,首領汪海,帶著一群修煉瘋子在宮中不問外事。

韓石頭往後面去。

一路轉過皇帝和貴妃專用的小花園,看到一個嬪妃在邊緣賞玩。嬪妃見到韓石頭後,緩緩擡頭。

那盡力裝作少女模樣的微笑在韓石頭的眼中充斥著滄桑。

他想到了行宮中的宮女,皇帝興許一生中只去一兩次,但那些宮女卻一生都得待在裏面。

漸漸白頭。

從期盼著有出去的一日,到心死了。有人會給自己找樂子,有人麻木的活著,有人半夜吊死在外面……

到了天馬營的地方時,汪海就在外面。

“韓少監。”汪海拱手,神色淡然。

“陛下令你等追索北疆會館的那幾個余孽。”

韓石頭言簡意賅的交代了事兒,汪海點頭,“是。”

……

“見過大王。”

“見過大王。”

敬王笑嘻嘻的拱手。

回到自己的府中,他依舊嬉笑著。

“大王。”

管事上前,“宮中娘娘遣人送來了些點心。”

“送本王書房裏去。”

“是。”

敬王進了書房,晚些有侍女送上食盒。

“退下!”敬王擺擺手。

“是!”侍女告退。

沒多久,就聽到敬王贊道:“果真好吃。”

“以前在宮中還不覺著,如今卻倍覺美味。”

侍女微微一笑。

書房裏,敬王一邊把點心掰開,仔細查看,一邊把沒發現的點心壓扁,裝在油紙中。

所有點心都沒有發現。

“可惜太少了些!”敬王遺憾的道,把油紙包包緊,壓平,放進懷裏,隨即在角落裏打開一壇子酒水,在胸襟那裏撒了些,掩飾點心的味道。

這不是母親送來的點心,否則,其中一個裏面應當有黑豆。

這是母子之間的暗號。

敬王晚些說腹痛,揉著肚子,說出去尋醫者。

別的王府中不缺這個,但他這個破落戶皇子家中什麽都缺。

他一路轉悠,進了小巷子,偶爾不經意側身看著墻頭枯黃的藤蔓,仿佛在憧憬當春意濃郁時的綠色。

到了一個宅子前,他輕輕叩門。

門開,仆役一怔,“您尋誰?”

敬王幹咳一聲,“鄭遠東給了我這個地址,告訴他,我來了。”

……

兵部最近忙成狗。

皇帝歇斯底裏的要擴軍,戶部楊松成也極力配合——這對翁婿前所未有的合作,令兵部效率大增。

擴軍不是一句話,不是有錢糧就能成的事兒。

首先得有人願意從軍。

府兵制的精髓便是田地,也就是耕戰合一,兵農合一。現在田地是沒有了,百姓從軍的積極性大減。

皇帝要擴軍,楊松成配合的給出錢糧,但兵員卻成了問題。

各地名存實亡的折沖府紛紛上疏,說關中子弟如今不願從軍。

當初老李家起兵時,關中子弟可是踴躍投效啊!

數百年後,李氏的不肖子孫終於敗光了祖宗的積德。

皇帝大怒,壓力傳到了兵部,張煥想告假,皇帝不許,甚至放話,死在兵部。

皇帝耍流氓,張煥只能‘堅持’,但老油田把許多事兒丟給了兩位侍郎。

特別是鄭遠東。

“鄭侍郎!”

正在看文書的鄭遠東擡頭,門外小吏說道:“您家人求見。”

一個仆役進來,低聲道:“那邊來了個年輕人,說前日和郎君喝過酒。”

鄭遠東眸色一亮,從容放下文書,走出去吩咐道:“老夫外出有事。”

“鄭侍郎,這裏有份文書還請看看。”

一個官員追上來。

鄭遠東接過看了一眼,“這該是相公來決斷之事。”

“相公躺在值房裏,頭上捂著布巾,像產婦似的。”

官員說完捂嘴。

鄭遠東把文書遞給他,“告知相公。府兵制的精髓乃是田地,也就是好處。從軍就有好處,且軍功賞賜豐厚,這才是我大唐虎賁不墜威名的根本。如今田地沒了,可錢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