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揚眉吐氣,誰在倒行逆施(第2/3頁)

長久被長安打壓的後果,就是一朝得到反彈的機會後,北疆軍民的反應令人目不暇接。

“老狗!”

寧雅韻看到幾個孩子在踢著一個叫做老狗的草球。

幾個婦人買菜歸來,邊走便不屑的說著偽帝的各種醜事兒。

回到山門中,教授和弟子們自發聚集。

寧雅韻微笑問道:“你等以為如何?”

“揚眉吐氣!”

……

“駕!”

數騎在官道上疾馳。

當看到大營時,為首的官員松了一口氣,“還好,沒打起來。”

竇重正在和諸將琢磨是否馬上退兵。

“北疆的斥候越發大膽了,竟然在大營邊上撒尿。”

有將領憤憤不平的道:“他們想激怒咱們。”

“他們這是想逼迫咱們先動手,隨後北疆大軍就掩殺過來。”

北疆斥候挑釁的手法拙劣的令魏忠都忍不住覺得難為情。

你就不能換個婉轉些的手段?

竇重說道:“等馬昆的消息一到,咱們馬上退兵。”

有人問道:“大將軍,要不,還是快馬請示長安吧。”

竇重說過將在外,但帝王的心眼小,說不清楚某日就會想起你竇重幹過的事兒來。

不等朕的命令就私自撤軍。

這個罪名可大可小。

竇重說道:“年底了,一旦開春,北疆軍定然會動起來。咱們在此地毫無用處,反而會成為楊逆謀反的借口。”

他已經把事兒想的很清楚了,奏疏也用快馬送去了長安。

但,他覺得不妙。

“最近老夫覺著不對勁。”竇重說道:“有密諜稟告,說北疆各地的官員和將領都去了桃縣,這是前所未有的大動靜。楊逆這是想做甚?老夫懷疑,他這是在做謀反的最後準備。”

“那咱們在此……”一個將領想說咱們在此豈不是正好?

可轉念一想,南疆軍未至,憑著長安大軍的實力,不夠北疆軍一頓毒打。

“準備撤!”

竇重剛想起身,外面進來一個小吏,“大將軍,長安來了使者。”

使者進來,看看眾將,說道:“陛下令大軍馬上回長安,越快越好。”

終於不用冒險了……竇重心中一松,問道:“可是有大事?”

使者說道:“得知楊逆滅了舍古部之後,陛下就令老夫來了。”

皇帝這是擔心北疆軍謀反,而長安大軍不是北疆軍的對手。一旦慘敗,關中空虛,楊逆便可一鼓而下……

“馬上撤。”

大軍集結,隨即開始撤離。

竇重帶著諸將,臨走前看了一眼北方。

“想來楊逆正在鼓動麾下謀反,定然是用清君側的名頭。”

麾下將領面色凝重,魏忠聽到有人嘆道:“大唐立國數百年,終於有人謀反了嗎?”

一個將領悄然接近魏忠,低聲道:“大將軍,這時候謀反,是自尋死路啊!”

這人和魏忠多年的交情,說話也直接,“大唐國祚雖說衰弱,可好歹積威猶存。誰在這時候謀反,便是過街老鼠。興許一時風光,可老夫敢打賭,時日一長,人心向背一旦顯現,必然會身敗名裂。”

這個道理魏忠何嘗不知曉?

他苦笑道:“老夫如何知曉他的心思?再有,老夫覺著他不至於謀反。”

“為何?”

“他坐擁北疆以及北遼故地,好歹也得休養生息數年,徹底穩固了北遼故地吧。”

“這也是老夫不解之處,他為何這般急切呢?”

大軍緩緩而退。

有北疆軍斥候不遠不近的跟著。

“娘的,真想滅了他們。”有人不忿的道。

竇重面色凝重,“住口!”

皇帝做出了撤出長安大軍的決定,這是對自己威望的一次沉重打擊。

是什麽令他不顧臉面也要撤軍?

是對北疆軍的畏懼吧!

如此,就顯得長安諸衛格外的拉胯。

但他也想到了此刻楊玄謀反的後果。

“楊逆必敗!”

竇重自信的道,“征戰從不只是武力廝殺,更多的是人心向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楊逆倒行逆施,必然不得好死。”

眾人紛紛出言附和。

這時有一隊騎兵來稟告,“大將軍,尾隨在後面的北疆軍斥候突然嘩然。”

“可是有變故?”

竇重心中一喜,“看看去。”

有人說道:“楊逆怕不是令麾下官員將領齊聚一堂,隨後說謀反之事。有人不滿,當場發難,隨後自相殘殺……”

若是如此,大事定矣。

而長安大軍就不用撤了,隨即出兵,輕松控制混亂中的北疆。

大功到手!

這個可能性非常高,連竇重眼中都多了喜色。

魏忠心中微嘆,覺得楊玄此舉頗為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