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寧興的風浪(第3/3頁)

民間在叫囂出兵。

權貴們在叫囂出兵。

朝中群臣在叫囂出兵。

宗室終於也出手了。

一位宗室長者說道:“穩不是壞事,可兵法也有侵略如火一說啊!”

這位長者,當年曾和赫連通的父親大打出手,被打斷了一條腿,接著遇到個庸醫,如今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宮中。

“大長公主,群情激昂啊!”

彈劾赫連通的奏疏堆滿了案幾,邊上還有幾大箱。

“連江王究竟是如何想的?”長陵問道。

身處第一線的是赫連通,無論是長陵還是蕭華,都只能從各種消息中去判斷此事的對錯。

……

赫連通在看地圖。

手中拿著水杯,偶爾喝一口,隨後沉思。

若是雙目有火,北疆那一片想來早已被燒為灰燼。

“大王!”

陳德進來,“寧興那邊輿論沸騰啊!”

赫連通的目光依舊在地圖上。

“長安出兵,楊玄必須撤軍,這一點老夫知曉,否則也不配統帥大軍,拱衛寧興。”赫連通回身,“可老夫面對的不是旁人,乃是近些年來大唐最為傑出的名帥,楊玄。此人用兵正奇相合,最擅長揣摩人心。”

他坐下來,喝了一口茶水,“用兵之道,便是琢磨人心之道。他想什麽?要想兵臨寧興,就必須擊敗老夫。老夫不動,他只能強攻。可強攻不是他的性子。”

陳德說道:“最後那幾日北疆軍發狂了般的攻打江州城……”

“許多人說是臨走之前的泄憤和僥幸心,老夫也這般想。可老夫不敢賭啊!”

赫連通說道:“老夫若是一步走錯,再無機會回頭。老夫錯了不打緊,大遼怎麽辦?”

“寧興那邊群情激昂,說是彈劾大王的奏疏堆滿了宮中。”陳德為自己的東主深深的擔憂著。

“那些人看到了擊敗死敵的希望,恨不能老夫馬上出兵,一路追殺。可他們不知老夫的肩頭之上擔著什麽,是大遼最後的希望。”

赫連通幽幽的道:“江州在,寧興就在。寧興在,大遼就保留著一分復興的希望。”

“不出兵?”陳德也是出兵的支持者,但他必須要和東主站在同一立場上。

“不是不出兵,而是等。”赫連通說道:“等長安大軍開始攻打北疆之後,咱們再出兵。”

“可如此……”陳德猶豫了一下,“如此北疆軍早有準備,這一路過去,得攻打許多地方。臨德,演州,倉州,龍化州,泰州,內州,坤州……北疆軍善守啊!”

……

“這一路打過去得到什麽時候?舍古人不會坐視。如此,臣敢打賭,江州大軍最多能打下演州,隨後便再無寸進。如此,北疆便能從容應對長安的攻擊。以楊玄的能力,進取不足,但抵禦卻不成問題。”

一個臣子在朝堂上憤怒的道:“南疆軍卻不能久離南疆,久攻不下後必然會退回去。南疆軍一退,長安大軍必然也只能撤離。到了那個時候,楊玄將會卷入重來。

到了那時,還得看大遼與舍古人之間的廝殺結果。若是不好,大遼可還有大軍去戍守江州?可能守住江州?”

長陵看向了蕭華等人。

蕭華說道:“大長公主,這是個死局。”

沒有回旋余地的死局。

要麽進取,要麽便等死。

赫連通的使者來了。

“大王說,寧可穩,也不可冒險。”

一旦冒險失敗,大遼就完了!

這是赫連通這個決定背後的含義。

誰都聽出來了。

“可這是最好,也是最後的機會!”

有人憤怒的道:“不動手,就等死吧!”

“楊狗曾說,臥榻之畔,豈容他人酣睡?這話便是用來比喻北疆和大遼之間的關系。他不會放過大遼!”

“大長公主,臣請命率軍出擊!”

“臣請命!”

“臣請命!”

一個個臣子臉上閃爍著紅光,仿佛看到自己率軍擊敗楊玄,成為大遼中興功臣的那一刻。

長陵看看群臣。

再看看蕭華等人。

一個內侍進來。

“大長公主,陛下動手了。”

小皇帝最近的脾氣不好,在朝會上動手打過臣子,故而長陵讓他靜養。

小皇帝怕是等不到成年了。

他去後,大遼誰來繼位?

宗室,權貴,文官,武將……將會為了帝位而站隊,隨之而來的是無盡的政爭。

到了那時,大遼再無精力去對付強大的外敵!

長陵輕輕點頭。

“派使者去江州!”

“大長公主英明!”

歡呼聲響徹大殿。

響徹宮中。

太廟中,一陣風吹過,裏面的牌位在搖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