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誰是大勢(第2/3頁)

“劃一塊地方的事,在北邊隨便劃塊地方給他們。”羅才也覺得不是事。

但楊玄卻不肯點頭。

他想到了另一個世界的漢朝。

剛開始時也是分封制,可後來的帝王為了收回地盤和權力,和諸侯們大打出手,傷及國家元氣。

明朝也是如此,開國後朱元璋把兒子們丟在邊疆,看似用兒子來戍守邊疆很給力,可帝王之外的皇子坐擁大軍,執掌一地生殺大權,遲早會生出野心來。

實際上,此刻的節度使制度也是一個道理。

只不過節度使不是皇子罷了。

“此事,就此作罷!”

眾人面面相覷。

等楊玄走後,羅才說道:“國公這是擔心以後那個孩子和大郎君他們爭鬥?”

“不能吧!”宋震說道:“那孩子生母乃是北遼大長公主,天然就不能繼承大統。”

在這個時代,血脈至關重要,否則赫連春也不至於登基後被各方不看好。

“可說不準啊!”劉擎撫須,“女子一旦得寵,帝王什麽事兒都幹得出來。不說歷史,就說本朝吧!為了寵妃鬧騰出了多少事?”

“當下那位不就是如此?”羅才譏誚的道:“一個蜀地惡少,就因為帝王寵妃的緣故,竟然成了右相。滑天下之大稽。”

“哎!別把那人和國公相提並論。”宋震覺得越說越離譜了。

劉擎幹咳一聲,“諸位,還是說說糧草之事吧!”

“泰州北遼人盡數遷徙去了奉州,孫營在發牢騷,說再不多弄些糧食去,那些人就要把他剁吧剁吧一鍋煮了。”羅才笑道。

“奉州是該優先考慮,不過告訴孫營,大局為重。”劉擎說道。

“什麽意思?”羅才問道。

劉擎沒回答,宋震說道:“國公說了,時不我待!”

羅才精神一振,“這是要準備攻伐江州和寧興了?”

宋震點頭。

劉擎說道:“在這等時候,別讓那些人吃的太飽!”

吃得太飽了,容易生事。

天氣越發冷了,但各種準備工作依舊有條不紊的在進行著。

“他們在準備糧草!”

兩個北遼密諜看著一車車糧草被拉進城中,心頭有些沉重。

都知道北疆會發動進攻,但什麽時候沒人知曉。

有人說明年,有人說長安要發兵攻打北疆,估摸著以後都不用擔心了。

但江州的準備工作一直沒停過。

“聽聞江州一直在修葺城墻。”

“嗯!操練也沒停過。”

“這日子,什麽時候是個頭啊!”

兩個密諜滿腹牢騷,隨即轉向軍營。

靠近是不可能靠近的,只能聽著裏面的呼喊聲判斷人數和士氣。

“殺!”

呼喊聲很精神。

“北遼,那是我中原數百年的宿敵,下一戰,它將不復存在!”

江存中目光幽幽,“說實話,這一日我從未想過。”

裴儉說道:“誰都沒想過。大概,只有國公想過。”

江存中點頭,“國公滅三大部時,所有人都覺著這是僥幸,如今,他在看著寧興。”

“看看那些將士,精神抖擻。所有人都知曉下一戰意味著什麽。”裴儉說道:“滅北遼,這是數百年來的夢想。能參與其中,便是榮耀。”

“是啊!”

最近,想從軍的年輕人多了不少。

“憑何不讓我從軍?”

一群年輕人在軍營外面爭吵。

守門的軍士說道:“上面的吩咐。”

三萬大軍的擴軍任務完成了,短時間內,楊玄不準備擴軍。

軍隊多了,看似威風,可給經濟帶來的壓力卻如影隨形。

軍隊是吞金獸,十五萬大軍每日的衣食住行,兵器戰馬,甲衣等等,令節度使府的官吏們絞盡腦汁,不敢懈怠。

“我無法想象百萬大軍的模樣。”

韓紀和赫連榮在街上緩緩而行。

“百萬大軍,糧草難以為繼。”赫連榮說道:“不過國公這般下去,遲早還得擴軍。”

“是啊!拿下寧興,隨後的清掃和穩定局勢需要軍隊鎮壓。”韓紀突然笑道,“包冬。”

赫連榮也看到了。

“國公要打寧興,可長安說是要出兵,等咱們大軍到了寧興城下時,突襲北疆。你等想想,到了那時候,大軍只能看著寧興城頭無奈撤軍。下一次再去,就不知是啥時候嘍!”

前方是城門,一群人在看告示,包冬就在中間帶節奏。

“長安果真要出兵?”有人問道。

“都說國公是楊逆了,喊打喊殺的。上次不是說要集結南疆軍和長安諸衛北上嗎?”包冬嘆息,“說來可笑,咱們一直在和北遼打,何曾謀逆?”

“是啊!長安究竟是想什麽呢?”

“想什麽?想著功勞不能被咱們給拿了。”包冬說道:“你等想想,北遼為禍中原數百年,誰能滅了它,誰便能彪榜青史。北疆滅了北遼,你等想想,長安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