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六章 安內(第2/3頁)

蕭華謝恩,然後說道:“宮變近乎於謀逆,而李泌便是利用兩次宮變攫取了帝位之位。為了掩飾,李敏繼位後,暗示地方不斷頌聖,沒過多久,便有臣子說此乃盛世,隨即各方贊同。於是,便成為大乾盛世。可盛世你得有個說頭吧!”

內侍送來茶水,蕭華接過喝了一口,接著說道:“說來說去,便是一個國泰民安。可北方有大遼,南方有叛亂,國中流民無數,這是哪門子的國泰民安?”

張妙笑道:“李泌厚顏無恥,臣子昧著良心,倒也相得益彰。”

皇帝頷首,“盛世得有說頭,李泌沒個說頭,而北疆卻屢屢傳來捷報。若楊玄效忠他也就罷了,這便是為所謂的盛世添彩。可誰都知曉,李泌稱呼楊玄為楊逆。

一個逆賊不斷進取,而他這位帝王,卻只知曉在梨園中享樂,高下立判呐!”

蕭華點頭,“陛下,臣以為,楊玄若是聰明,就該止步於內州,不去觸怒李泌。至少,在李泌衰老之前該如此。”

是個人,都該如此選擇。

高築墻,緩稱王。

等長安那位帝王垂垂老矣,對天下掌控無力時,你再蹦跶不香嗎?

這是常人思維。

可楊國公卻像是屁股後面有一團火在追著自己燒似的,一刻不停的在往四周進取。

原因,不明。

皇帝喝了一口茶水,幹咳一聲,兩頰的肥肉顫動了一下。

“朕以為,他此次若是再度出擊,那麽,便是野心昭然。”

蕭華點頭。“陛下所言甚是。他此次再度出擊,便是不把長安放在眼中。明晃晃的要自立。如此,長安的猜忌便會變成敵我之爭。如此,也不是壞事。”

皇帝突然莞爾,“你我君臣說了半晌,卻把大遼土地當做是禮物送了人。”

蕭華笑道:“林駿那人雖說是林雅的侄兒,可用兵卻頗為出色,他在泰州,必然要立威。若是楊玄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奪取一州之地,那對於他而言,威風掃地。

別忘了,林雅內部那些人,特別是林雅的幾個兒子對他頗為不滿。故而臣以為,此次楊玄若是出兵,與林駿之間定然有一場大戰。”

“誰勝誰負,朕有些好奇!”皇帝幹咳一聲,“林雅來了。”

殿外,一個內侍進來。

“陛下,左相求見。”

皇帝點頭,殿內的氣氛驟然冷了許多。

林雅進來,行禮後,說道:“陛下,臣近日揣摩南疆局勢,有些擔心。”

“哦!說說。”皇帝神色淡然。

林雅說道:“南疆一線,從左至右,潭州,辰州,內州、泰州,坤州……內州已然落入敵手,這條線上便多了個窟窿,楊玄可左右逢源。

泰州有林駿在,臣不擔心。可坤州桑元星才幹平庸,若是楊玄兵臨坤州,臣擔心他堅守不了十日。興許,臣還說多了些……”

蕭華淡淡的道:“桑元星如何,自有公論。左相之意……”

黃鼠狼給雞拜年……所有人都生出了這個念頭。

林雅說道:“臣以為,這條線看似強大,可各州卻自行其是,容易被楊玄各個擊破……

樞密使以為老夫妄言?當初內州之戰,周邊州縣可有援軍?只有最遠的潭州派出了援軍。若非如此,楊玄怎能輕易破了內州?”

他看著皇帝。“陛下,這等各行其是的局面該變變了。若是這條線擰成一股繩,把楊玄封在北疆。如此,他自然要尋求出路。北向不可能,他自然會把目光轉向南方……坐視大唐內亂,難道不好?”

這話裏有話啊!

把林駿誇贊的成了南疆的定海神針。

蕭華說道:“左相的意思是重整南疆官員?”

林雅點頭,“老夫覺著,可令林駿總領南疆防禦,若是不妥,皆是其罪。”

這是立下軍令狀之意。

把南疆交給林駿,若是出了岔子,只管問他的罪。

這話頗有魄力,但皇帝眯著細眼,淡淡的道:“南疆各處官員將領大多盡職盡責,何來這等擔憂?”

按理,林雅接著就該辯駁。

“是!臣告退!”

皇帝:“……”

這不對啊!

林雅難道改性子了?

蕭華死死地盯著林雅,說道:“左相慢走。”

“好說。”

林雅出去了,張妙說道:“這人一番話氣勢洶洶,收尾卻格外平靜。不像是他的風格。”

皇帝卻有了思路,“朕看,他這是撇清。”

蕭華點頭,“陛下所言甚是。林雅來,這便是撇清。若是坤州辰州丟失,那麽,這便是他有先見之明,怪不得他。如此,責任都是陛下的。

若是楊玄攻打泰州被林駿擋住,那麽,便是大放光彩,也是他的先見之明。這人啊!好處都占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