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南周和長安的眼淚(第2/2頁)

幾個孫兒跟著母親在後面,兩個兒子一人一邊護著棺木。

馬車轔轔,一家人的腳步聲很輕。

馬車出了巷子。

大兒子過來,“阿娘,你上車轅坐著吧。”

“你阿耶最喜飯後在坊中散步,看著那些炊煙和人,就覺著這便是幸福。”張氏搖頭,“我上去了,怕會擋住他的視線。”

前方走來一個婦人,擡頭見到了這一家子,先是愕然,然後扯著嗓子喊道。

“晏公要回家了。”

一家子愕然,大兒媳有些慌,“阿耶的畫像呢?趕緊拿出來,就說是扶靈回家,快……”

她慌裏慌張的尋找畫像……

腳步聲從四面急促而來,接著變緩。

仿佛是怕驚醒了什麽。

一個男子從側面的巷子口出來,身後,一個接一個的人。

周圍漸漸湧出許多人,黑壓壓的一大片。

人群沉默著緩緩走來。

大兒媳慌亂中舉起一張畫紙,喊道:“我們只是回老家……”

前方太過擁擠,有許多人被堵在了巷子裏。

“說是有人夜裏砸晏家的大門,看看把這家人嚇成什麽樣了。”

前方,楊玄默默的聽著。

斜對面的巷子口中,趙三福也在聽著。

“晏公留下了遺書,提了幾件事……其一,失地農戶可免五年賦稅……”

土地兼並越發的嚴重了,加之人口日增,以至於土地不夠。越來越多的百姓失去了土地,淪為赤貧。但即便是如此,依舊還得繳納賦稅。所以逃戶也越來越多。

何為逃戶?失去土地,不堪賦稅重壓後,逃亡不知所蹤的人家。

“其二,允許坊內經商……”

雖說坊墻被推倒了許多,坊內也出現了許多生意,但按照大唐的律法,坊內經商是違律。那些胥吏和惡少最愛用這個理由去敲詐勒索那些坊內做生意的人家,不給錢就去兩縣告狀。

“其三,減免粗布的賦稅。”

粗布誰用?百姓。減免粗布的賦稅,百姓置辦衣裳就便宜了。

三條看似很簡陋的建言,卻條條都在為百姓考慮。

“有禦史在宮門外下跪,叩首出血,懇請陛下和朝中照此施行……成功。”

“這個大唐啊!”身後傳來了老人的哽咽,“不論何時,總會有人站出來為我等說話。”

這時晏城的大兒媳上了馬車,高舉畫紙,喊道:“我們只是回家……”

畫紙上,晏城微微蹙眉看著這些百姓,仿佛是恨其不爭,又仿佛是憐其困苦。

“晏公!”

一個老人跪下。

楊玄重重的拍了一下胸口,垂首。

這是軍中為同袍送行的禮節。

斜對面,趙三福雙手合十,高高舉起。

烏壓壓的人群緩緩跪下。

“晏公,一路走好!”

聲音恍若山呼海嘯。

張氏的身體搖晃了一下,她回身拍打著棺木,老淚縱橫的道:“他們記得你,他們還記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