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貓貓對人類幼崽充滿了好奇!關於美食紀錄片的計劃!(第3/4頁)

甑糕的配料很簡單,長糯米配上紅棗和蜜棗就行,林旭加紅蕓豆,主要是起個豐富口感的作用。

糯米分為兩種,圓糯米和長糯米,相對來說長糯米更黏,吃起來也更美味,而圓糯米,更適合用來二次加工,比如年糕、糍粑什麽的。

甑糕的做法並不難,先把這些食材泡透,再分別蒸一下,最後合在一起,蓋上荷葉重新蒸制就行了。

做這道美食,需要用到一種古老炊具——甑。

甑的外形像缸,底部有密集的小孔,已經流傳了數千年。

從石器時代出土的陶甑,到商周時代的銅甑,再到唐宋時期的鐵甑,雖然材質在發生變化,但甑的形式和外形,卻一直流傳著。

直到現代社會,這種古老的炊具依然還在陜西各地發光發熱。

用甑做出來的米糕更香,口感更好。

宋代大詩人陸遊,就曾經在《秋花歌》中寫出了“長碓搗珠照地光,大甑炊玉連村香”的詩句。

詩中的“大甑炊玉”,指的就是用甑來蒸米飯。

“老弟在看啥呢?”

陳媛媛旁聽了一會兒,覺得曾曉琪聊的越來越專業,便沒再旁聽,而是在沙發上坐下來,小聲跟林旭聊著。

“我準備做點甑糕,在考慮要不要買個甑。”

這玩意兒現在還真能買到,不過就是鐵皮的,比較薄,效果大概跟蒸鍋差不多,但幾十斤糯米,一般的蒸鍋可蒸不下。

甑糕?

陳媛媛還沒說話,旁邊的竇雯靜就來了興趣:

“老板你要做jīng糕嗎?多做點啊,這是我最喜歡的美食,這次我爸媽來京城帶的jīng糕被陳總和舒寶寶搶著吃了……”

當時竇雯靜的父母剛過來就趕上了林記的年夜飯,便拿出了帶來的美食,然後被喜歡吃甜食的陳燕和舒雲吃了大半。

陳媛媛好奇的問道:

“jīng糕?那個字不是念zēng嗎?是我小時候學錯了?”

竇雯靜說道:

“是我們的口音問題,陜西口音濁化,所以zēng糕就成了jīng糕,還有的地方讀jīn糕……反正不管怎麽讀,我這會兒好饞,啥時候能吃上啊老板?”

林旭沒想到,甑糕還沒做好就有了這麽多人等著吃。

他說道:

“後天能吃上,到時候你們可以當成早飯。”

在陜西地區,甑糕還真是早餐的一種,一塊甑糕下肚,大半天不會餓肚子,很多人早上都喜歡來一份。

竇雯靜臉上滿是期待:

“好啊,那我可得多吃點,過一下吃甑糕的癮。”

三人在一旁聊甑糕時,陳燕和曾曉琪也在跟駱嘉耀談合作。

都是親戚,加上都想做好一档美食節目,所以合作談得很順利,連冠名分成等項目,駱嘉耀也表示會盡量幫大家爭取。

日播的美食教程節目好安排,央視那邊也知道《食味人間》,現在能上一個類似的電視節目,肯定舉雙手歡迎。

但長紀錄片就有些分歧了。

駱嘉耀想做一款類似舌尖的節目,穿插各地的人文風貌和物產,這樣不僅能得到台裏的批準,還能獲得的地方上的支持。

但曾曉琪和陳燕都覺得前幾年的《舌尖三》已經搞臭了這個系列,所以最好還是換個新的方式。

而且最好是別的台以及別的公司都做不出來的節目。

這樣既能顯示出央視在傳媒領域的地位,也能一掃舌尖帶來的陰霾。

曾曉琪見雙方爭執不下,便沖林旭問道:

“林老板,你對美食紀錄片有什麽好的建議沒?”

林旭好歹也給電視節目配過音,還是粉絲眾多的美食UP主,也算是傳媒圈子的人,所以此刻她想聽聽有沒有什麽高見。

林旭想了想說道:

“我覺得最好能發揮出歡樂傳媒的優勢,咱們簽了那麽多大廚師,可以從他們身上下手,正好也幫自己人在電視上露個臉。”

陳燕疑惑的問道:

“那麽多廚師都出現在同一個節目中,陣容是夠了,但有這種把所有名廚湊在一起的活動嗎?”

剛說到這裏,陳燕突然眼前一亮。

她旁邊坐著的曾曉琪也反應了過來,兩人同時說道:

“國宴!”

什麽活動能把京城所有名廚匯聚在一起呢?

那就是國宴!

在大會堂舉辦的國宴,有時候需要招待五千人以上。

這樣的賓客人數,對後廚有著很高的要求,所以一般都會從各飯店抽調人手,組成強大的後廚隊伍。

除了這種大型宴席,還有迎接外國政要舉辦的高規格宴席,這也是國宴的一種。

曾曉琪這會兒思維非常活躍,她快速的說道:

“以國宴為主題拍攝一部紀錄片,結合電視台留存的素材和档案局的資料,從1949年的開國第一宴開始拍攝,一直到現在的國宴,全都拍攝一遍,拍的時候,穿插各位總廚重新復刻當年那些菜品的畫面,這樣有歷史有人文有美食,三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