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節目組總顧問:耿立山!耿氏炸醬面,講究!(第3/4頁)

經過一番溝通,雙方談得很順暢。

一個是著名美食家,一個是真心想做美食節目的媒體人,這樣的人碰到一起,自然會越聊越投機。

再加上林旭在一旁時不時插一句美食相關的話,讓耿立山徹底認同了這档節目。

中午臨近,耿立山起身說道:

“今天貴客上門,我說什麽也得下廚給給你們嘗嘗手藝。”

作為一個美食家,雖然不至於廚藝高超,但幾道拿手菜還是不在話下的。

比如耿立山,他就極擅長做炸醬面。

京城的文化圈內,耿氏炸醬面是出了名的好吃。

過去,經常有文化圈的人以吃到耿立山親手做的炸醬面為榮。

不過自打他閉門謝客後,外人就根本嘗不到他的手藝了。

“嚯,能嘗到立山先生的手藝,真是意外之喜,今天我給您打下手,順便跟您學學炸醬面的做法。”

林旭跟著耿立山去了廚房。

他是真想看看炸醬面的做法,順便也打打下手啥的。

畢竟這位書法家七十多歲了,幹點兒輕巧活兒還行,但要是和面擀面的話,那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林小友,我也不跟你客氣了,今天咱倆分工,你負責面,我負責醬,咱好好給曾記者開開眼。”

“好嘞!”

林旭來到廚房洗洗手開始和面。

而耿立山則是拿出一袋幹黃醬和一袋甜面醬,一股腦擠到盆裏,然後拿來一瓶有年份的花雕酒,分少量多次的倒進盆裏,開始澥醬。

幹黃醬是幹的,需要澥開才能用。

他一邊忙活一邊說道:

“在京城最常見的就是炸醬面了,幾乎各家都會做,而且每家做法和味道都不太一樣,都是家常味,也沒啥正不正宗的說法。”

林旭點點頭:

“家常味確實沒什麽定法,只要好吃就正宗,不好吃就不正宗。”

這話讓耿立山豎起了大拇指:

“林小友這話在理,正不正宗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好吃。”

把醬澥開後,他開始切肉。

做炸醬需要用五花肉,肥肉最好多點,這樣做出來的醬才足夠香。

肉不用切太大,指肚大小就行,這種肉塊因為跟麻將篩子的個頭相似,所以也叫篩子塊兒。

切肉時肥瘦要分開。

這樣炒醬的時候,可以先把肥肉煸香煸出油脂,然後再放瘦肉,這樣的肉丁吃起來更美味。

要是肥瘦一塊兒下鍋裏,等肥肉炒好瘦肉已經炒幹了,而瘦肉正好的時候肥肉還沒出油,都不好吃。

肉切好後。

耿立山從冰箱裏拿出一些大蝦,剝出蝦仁,隨後改刀切成肉丁差不多的塊兒。

“我做炸醬面喜歡放點蝦仁進去,給炸醬增加一些鮮味,吃起來更過癮,大家之所以誇我手藝好,就是這些蝦仁的功勞。”

林旭暗暗記在心裏,打算回去試試。

要是放蝦仁好吃的話,那回頭店裏做炸醬面時也要放點蝦仁進去。

嗯,不光放蝦仁,連炸醬的油也用蝦油替代,既然增加鮮味,那就一加到底,不信這樣做出來的炸醬不好吃。

準備好蝦仁後,耿立山又拿來好幾根保姆準備好的山東大蔥,用菜刀切了一大碗蔥花。

“炸醬時候蔥要多,而且要分三次下,這樣炸出來的將蔥香味濃郁,口感也軟和。”

分三次?

林旭問道:

“用蔥油可以嗎?”

這話正好撓到耿立山的癢處:

“那太可以了,用蔥油的話,最好用做蔥燒海參使的蔥油,那個香味更濃,也更好吃,就是太費勁,所以我沒準備。”

林旭:“……”

美食家不都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嗎?

您直接來個太費勁,人設一下子就塌了啊。

蔥切好,耿立山又切了一些姜蒜末,然後架上炒鍋,開始炸醬。

這會兒林旭已經把面和好,放在一邊開始餳發了。

他閑著沒事,便站在耿立山身邊,看這位美食家做炸醬。

鍋燒熱,滑鍋後重新倒入冷油。

油熱後倒入切好的肥肉丁開始小火煸炒。

用小火能夠最大限度逼出肥肉丁裏的油脂,讓醬聞起來有種豬油的香味,但又不至於糊嘴。

肥肉丁煸到表面焦黃,放入瘦肉丁,繼續煸炒。

用煸出來的豬油來炒瘦肉,這樣的肉丁能不香嗎?

瘦肉煸炒就可以用大火了,這樣才能快速把瘦肉中的水分炒出來。

“不能著急放醬,一定要把鍋裏的油炒到變清澈為止,這樣才算把肉中的水汽給炒出來了,醬能保存很多天都不壞。”

鍋裏的油脂變清澈時,耿立山把之前準備好的姜蒜末倒進鍋裏,順便下入三分之一的蔥花。

繼續翻炒。

等香味出來,把用黃酒澥開的醬倒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