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做點什麽(第2/3頁)

很明顯,大離王朝對這樣的情況早有預料,第一時間,分別派出八十萬大軍迎戰金狼王朝和桑羅王朝。

到這個時候,已經不用猜測了,陳夫子的隕落,絕對是那三個國家聯手做的,否則他們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幾乎同時和大離王朝開戰。

戰爭才剛剛開始啊,大離王朝就已經派出了近兩百五十萬軍隊了,太多了,規模太大了,但也體現出了大離王朝對於陳夫子的隕落有多麽憤怒,幾乎是一開始就下血本了!

兩百五十萬,不是兩百五十個,站在一起,那簡直就是一片人海,一眼看不到頭那種。

如此大規模的戰鬥,天知道會打成什麽樣,最終能有多少人活著回來?

然而大離王朝既然敢宣戰,還是有一定底氣的,底氣的來源,便是這幾年農家肥的普及讓舉國上下糧食增產。

只要有糧食,能讓士兵吃飽,國家就打得下去。

戰爭,一旦陷入膠著,打的就不是人數的多少了,而是國力,誰先耗不住,誰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連續半個月,每天都有關於邊境戰場的新消息傳來,各有死傷。

北面三國沒有第一時間同時大兵壓境,恐怕是存著用三個國家的力量耗死大離王朝的準備。

到目前為止,雙方還算克制,都是士兵在廝殺,像夫子那種存在的高端戰力並未出手,倒不是說要保存實力,而是真到了那個時候,大概就是最終決戰的時刻了,賭不起啊,一個那樣的存在,生與死很可能幹系到整個戰局的走向以及國家的興亡,沒人敢第一時間動用這種力量……

李秋每天都在關注這些問題,從民間了解,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他一天比一天焦慮。

他得到的消息,有時候會以發牢騷的方式告訴雲景,有時候會自己悶在心頭琢磨。

某一天,雲景發現他們的住處多了一個沙盤,李秋從那之後,只要沒教雲景東西的時候,他都會站在沙盤面前皺眉沉思,根據得到的消息在沙盤上推演戰局。

“師父恐怕是想上戰場了,那一天,或許已經不遠……”

將這些看在眼裏,雲景內心也有了緊迫感,如今戰事陷入膠著,鬼知道會打多久,一旦局勢失控,傾巢之下安有完卵,必定會波及自身和家人的。

所以雲景覺得有必要做點什麽。

生在這個國家,十年了,這裏有自己的家人,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老師,也是這十年來國家的安穩,才給了雲景成長的時間,他對這個國家還是有強烈歸屬感的,他雲景並非白眼狼。

談不上太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但雲景哪怕是為了這個國家給了自己生存生長的空間也好,為了家人親朋也罷,亦或者是為了自己,站在他的角度,做點什麽並沒有錯。

縱使改變不了什麽,但盡人事聽天命,自己去做了,問心無愧!

雲景本身的性格就比較溫和,加上這些年來師父的教導,他的性子很穩,是以即使決定了要做點什麽,卻也沒有急著亂來,以免難以收場,甚至還可能添亂。

他對自己的認知跟明確,目前小人物一個,沒有改天換地的手段,沒那金剛鉆就不去攬那瓷器活兒,謀而後動總比添亂來得好……

在雲景默默計劃的時候,作為他師父的李秋,也在履行著自己的承諾。

有一天,他告訴雲景,已經為他弟弟雲冬物色好了一位師父,對方已經答應收雲冬為徒了。

對方是一個老舉人,姓趙,如今快六十歲了,家裏還算有些家業,但日子並不好過。

趙老舉人的日子不好過,並非是指物質上,而是精神上,早年間他當過官,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可嘆的是,他當官時期,曾抓過一個為非作歹的練武之人,對方刑滿釋放後,懷恨在心,某天摸黑去了趙老舉人家裏,那時他在外公幹,等回家之後,一家上下被殺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個年幼的孫女被家人放腳盆藏井裏才逃過一劫。

趙老舉人雖然是當官的,可也是正經讀書人出身,有師承的,還有一身好武藝,親自手刃了仇人。

仇是報,可家沒了,傷心欲絕心灰意冷之下,他辭官而去,在新林縣安家細心養育孫女。

李秋和他認識,是早年間的‘同年’,這些年也多有書信來往,他去信趙老舉人,說給他介紹一個徒弟,對方想到一身學問到底是要傳下去的,也就答應了下來。

趙老舉人答應,也並非單純的因為和李秋的關系抹不開面子,其實也有自己的考慮,他畢竟是要老的,會死的,自己老了死了,孫女就沒著落了,找個徒兒,一來自身學問有了傳承,再則,也算是給自己孫女留條後路。

徒兒徒兒,師徒關系,親如父子,有個徒兒幫襯著孫女,將來死了也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