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三個條件(第3/3頁)

雲林說不出話來,他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哪兒出過什麽讀書人啊,這個條件別想了,不死心的他又問:“還有呢?”

“第二,家裏出過當官的,還得是入品官員,有這個條件,五代以內,後輩子弟可以入學,當然,依舊要花錢”,張長貴沉聲道。

雲林沉默,這個就更別想了,看著張長貴,等他說第三個條件。

最後張長貴苦笑一聲,也不怕打擊雲林,沉聲道:“第三個條件就是有錢,很有錢,用錢去做好事,積攢口碑,得官府賜予良善之家的稱號,這個時候,就可以辦私塾請讀書人來教導後輩子弟讀書了,也可入學,若沒有良善之家的口碑,再有錢讀書人都不會教你家後輩,這也是為什麽那些商賈巨富之家時不時的修橋鋪路,遇到災年還積極捐獻錢糧的原因所在,真當他們錢多得沒地兒放?他們只是想給後輩鋪就一條讀書的路而已”

聽到張長貴所說的最後一個條件,雲林整顆心都涼了。

要多少錢才能砸出一個良善之家的口碑?

他想象不到。

三個條件,任何一條都不是他家能達到的,也就是說,泥腿子出身的農民,想要讀書,幾乎不可能!

讀書,怎生這麽難呢?

實際上不管是張長貴也好,雲林也罷,他們都只看到了這三個條件的表面,內中的門道深著呢。

說白了,前兩個條件,家裏出過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和當官的人,他們本身就是體制內的,後輩子弟能讀書,算是這些長輩的遺澤,更直白點,這就是所謂的寒門,還是屬於讀書人那個圈子。

而第三個條件,用錢砸好名聲,那是在為國家做貢獻,國家也不能寒了這些人的心不是,否則以後誰還心甘情願的做好事兒做貢獻?是以貢獻多得官府都不好意思後,自然是允許其後輩讀書的,也算是給了一條上升渠道,否則所謂的商賈巨富,在權貴眼中只是待宰的肥豬,一條豬想和自己平起平坐,你不大放血怎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