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大刀闊斧行動起來了別人也許無能為力……(第3/4頁)

【兇手擅用毒,請市民不要食用陌生人贈與的食物也飲品,在酒吧等處如離開自己的酒杯,請勿再引用……】

最後,猛虎仍日夜不休在香江從來尋覓捉捕魑魅魍魎,請大家勿驚慌、勿傳謠,理智攜手共維護香江治安。

讀罷這則文章,許多了然的市民都挑起默契笑容。

至此,易家怡沙展又有了新的稱號【西九龍之虎】,連警隊裏的長官們,都開始稱呼她為【CID虎將】!

而昨天才接到黃警司任務來到B組,想要鼓舞下團隊士氣的劉警司,一進B組辦公室的門,看到大家熱火朝天地在易家怡和方鎮嶽的指揮下忙忙碌碌,他就忍不住撓頭,感受到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尷尬:

人家士氣超高,探員們幹活時恨不得亢奮地嗷嗷叫!

哪裏需要他來鼓舞了?

黃警司還說B組現在肯定沒有頭緒,比較迷茫。

說誰呢?

反正肯定不是說CID B組吧!

瞧瞧易家怡在白板上書寫地龍飛鳳舞,任務一件一件地下達,哪裏就沒有方向了?

有方向得很啊!

“我仍然覺得姚青田可疑,他6個月前與聶威言同社區,聶記者曾講過,姚青田對報業報道的許多事都很感興趣,曾經在社區裏遇到他時主動結實,並認真討論過媒體人的操守和素養、傳播真相的社會責任等等話題。而且那時候姚青田就對青橙日報刊登的許多社會新聞、案件新聞很感興趣了。”家怡又列出法醫官、大光明哥和跟蹤姚青田的警探們提供的線索和證據:

“姚青田每天只買青橙日報,根據梁書樂跟蹤姚青田時,根據姚青田買到報紙後翻找的動作,和最先閱讀的文章版面,發現姚青田每天可能都會先在青橙日報上尋找聶威言的報道,而姚青田每天買報紙翻找過後,會停留的那個版面上,也的確都是聶威言寫的文章。

“而去年青橙日報的報道中,不止Joe針對苗利群太太被殺案大肆造謠生事,聶威言也曾寫過【正義難抒,被兇手逍遙法外】的文章,描述了他當時認為苗利群是幕後真兇的觀點。

“姚青田很可能在那個時候就記掛起這件事了。”

家怡又在白板上記錄:

“殺貓案發生時,恰巧是姚青田被學校辭退的時間段。

“之後姚青田搬家到陳曉米律師所在社區,在追讀聶威言的文章同時,他還常去觀看庭審。我和嶽哥討論過這一點,也咨詢過犯罪心理學專家Tannen,兇手很可能是在通過這兩種行為,尋找受害者。

“報紙上刊登的犯了法卻沒能伏法的人,法庭裏沒能被定罪的被告。”

家怡記號筆微停,又繼續道:

“姚青田腳的尺寸與兇手一致;

“醫院登記的血型一致;

“五官、姿態和發型都與兇手被拍到的高糊照片十分貼近;

“身高、身材等皆與側寫一致;

“作案時間有;

“且專家Tannen與姚青田之前的同事老師溝通過,對姚青田做的側寫畫像也得出‘姚青田有錯必罰到幾近偏執’的結論,與案件的兇手幾乎完全重疊。

“嶽哥也認為,一個人如果在查案的過程中進入了警方的視野範圍,成為兇嫌,各項信息又都與兇手一致,那麽他往往就是兇手——真實世界沒有那麽多反轉,只能是我們還沒有找到證據。

“雖然在Joe被殺案中,姚青田有了‘完美的不在場證明’,但昨晚通宵討論過後,我們也有了一些猜測:

“1、ptu警員和我們輪班盯梢姚青田時,他許多世界都顯示在家裏。但以我們的距離,根本看不清那到底真的是他本人坐在書桌前,還是只是個充氣人偶。就算我們使用望遠鏡,但姚青田家的窗口長年蒙一層厚紗,對我們的視野是有非常大的幹擾的。

“2、姚青田所住大廈來往人很雜,每天有許多陌生人往來。現在我們懷疑姚青田可能喬裝打扮過後出入大廈,瞞過了我們的眼睛。畢竟現在是冬天,每個人都穿得很多很厚,男扮女裝,男人扮成臃腫的老人,都不容易被識破,更何況姚青田身材本就清瘦,也不算很高,很要偽裝。

“3、或者兇手摸準了我們換班的時間,在我們的跟蹤小隊換班的間隙等,趁機溜走……”

大家一一做著記錄,站在門口的劉警司也抱著胸聽得認真,他不僅被易家怡說服,甚至還有一句話可以作為易家怡的理由講出來,那就是在沒有其他線索的時候,警方可以按照過去的線索再做二次篩查和追蹤,這是許多案子被偵破的方法——往往沒有新的線索,就代表著過去的線索其實沒有問題,哪怕再不可思議,也極可能只是警方未識破兇手的軌跡而已。

“再者,我們現在沒有新的嫌疑人,那麽繼續追蹤姚青田,至少確定姚青田的‘完美時間證人’是否真的完美之前,我們還應該再跟姚青田一陣子。”家怡說罷,也向大家解釋:“當然,與此同時我也不會專斷地只認定姚青田,也會著力尋找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