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全軍突擊這些信息難道是無……(第2/4頁)

“好說。”方鎮嶽不客氣地點點頭。

“都是根據大家辛苦查出來的東西做規整而已,不足為道。”家怡笑著扮演那個謙虛的角色。

王傑旺擡頭看看家怡,又看看方鎮嶽,立即得出結論:西九龍重案b組的情商擔當,看樣子也不是督察方sir誒。

“雖然諸多報案都由支援組負責查證,但其中一個電話因為內容尤為核心,所以我直接接手跟進了。

“是在1個小時前,一個住在粉嶺的中年婦人報案,稱前陣子她家裏丟過一些食物。當時因為沒有丟錢,他們還以為是附近的野貓野狗偷的,並沒有報案。

“當時大概是上水滅門案發生後第四天,也就是案1和案2之間?。

“不過當時有一個特殊狀況,就是家裏多了一把舊菜刀。婦人以為是家裏老人從舊貨集市上淘來的破東西,就隨手丟到一邊,既沒有使用,也沒有管。今天看到報紙,忽然想起來第一起上水案中丟失的菜刀,又想起之前報紙提到兇手殺人是為了偷吃的和錢財……因此報案。

“我親自帶法證科的錢sir去取回菜刀,並在其家裏拍了些照片,做了些現場勘察。”

照片還沒取出,王傑旺幹脆徒手在白板上畫出了現場房屋格局圖。

雖然畫得很抽象,但大體也可以看得出,這間門房因為造在偏村子邊緣區域,占地比較大,放食物的廚房和臥室有一段距離。

王傑旺點了點廚房,“菜刀上的血跡采集、指紋采集,已經確定正是兇手殺害上水村一家人所用的菜刀,跟上水滅門案家裏的刀架比對,也契合。

“也就是說,兇手在粉嶺這家偷走食物後,直接離開。

“食物大概正好夠他吃兩天,沒有錢沒有食物後,他才又做下粉嶺滅門案。”

“看起來……兇手在上水做下第一案,之所以殺人,很可能是因為偷盜食物時,恰巧碰到了這戶人家中的小女兒,才起了歹意。”新界北一名沙展開口道。

“案1發現的第一個受害者,死在廚房門口,是被兇手徒手掐死的。這一行為,很可能是偶然發生。”另一名跟進案3大埔滅門案的督察接話。

“是的,如果這裏是他第一次殺人,那麽這個偶然撞見他偷東西的小女孩,就是他殺害並強奸的第一人。”

“偶然被撞破,驚慌中殺人,殺人後情緒激動,荷爾蒙、腎上腺素等激素水平忽然改變,刺激之下,兇心起,沖動滅門。”新界北的法醫官孫安祖根據自己的專業做出推斷分析。

“這幾樁案子資料我都看了,很可能跟孫sir說的一致。當然,兇手原本就是個情緒起伏較大,不善於控制自己脾氣的人。而被小女孩撞見偷盜,正是刺激他殺人的爆發點,恐懼、羞恥、憤怒,諸多情緒上頭,他失去控制後做下這一案。”電話對面的專家Tannen也插言。

“所以,在這個時候,兇手還未蛻變成‘連環殺人犯’,在案子2發生之前,他去粉嶺那戶人家偷食物的時候,可能還處在擔心自己殺人被發現的疲憊、慌張、害怕被警察發現的階段。所以他只想偷到食物,然後繼續南逃想辦法。可是香江做事都需要身份證件,案子發生之後風聲更緊,他想找工作很難,所有人對陌生人都持警惕狀態,偷到食物後他發現仍然沒有其他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時距離案發已經有了四五天,饑餓戰勝殺人後的恐懼,眼看著軍裝警來來往往北上去查上水案,媒體人也往上水跑,卻一直沒有任何思路,他的膽子就大了。”

家怡也擡起頭,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些緊張感在饑餓的壓迫下,被縮小到極限。很可能,饑餓也使他對這個社會和他人仇恨、憤怒更勝,血腥的欲望飆升,他幹脆化被動為主動。

“有規劃地選擇了第二戶人家,一個有年輕女性的、可以滿足他食欲和性欲兩大需求的人家。”

“是的,所以在案1和案2之間?偷食物、丟下菜刀這個行為,是他從沖動型殺人犯變成連環殺人犯的一個過度。”方鎮嶽接話點題。

王傑旺於是在白板上,標注了這個關鍵時期。

“可是,根據這個,我們能得到什麽有益的啟示呢?”一位沙展轉頭看看剛才發言的大家,又看看王傑旺。

於是,會議室裏陷入一片沉默。

是啊,推導出這些,對捉到兇手和破案有什麽意義呢?

這些信息難道是無用信息嗎?

近十分鐘的會中沉思時間?之後,在王傑旺準備放棄討論這個話題、考慮推進下一進程時,家怡忽然開口,打破了這片沉寂:

“啟示是有的。”

所有人都朝著家怡望過來,大多數人只知道易家怡有些能力,但對她到底怎麽個‘強’法,為什麽能在去年成為年終被兩大部門大佬認可的優秀探員,其實還是比較茫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