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香江狗貴’(第2/3頁)

方鎮嶽放緩車速,繼續道:

“Tannen專家向大長官推薦了你,我和黃sir都表示了認同。

“明天開專案組立案會的話,有可能會喊上你,提前做個準備總不會錯。”

“明白了,sir!”家怡立即收起懶洋洋的表情,認真應答。

沒想到在她閉關修煉的3個月裏,居然出現了這樣可怕的殺人惡魔。

回家後,家怡換下禮服和鞋子,洗澡吹幹頭發後,便翻出大哥堆放在門口準備當廢紙賣掉的舊報紙,從中挑選出所有報道滅門案的內容,在書房一則新聞一則新聞地查看。

這3個月,接連不斷的滅門案使全港市民人人自危。

許多住在村子裏、唐樓區、低樓層、平房屋邨、丁屋的底層村民、市民都怕到晚上要幾家人住到一起,打地鋪、睡通鋪,甚至還有的村長會組織安排青壯巡邏隊。

一些做防盜窗、防盜門、安全門、安全窗的商戶忽然生意興隆,甚至有一些可惡的商人奉滅門案兇手為他們的財神爺,其鋪面被市民潑大糞、丟垃圾……

好多寵物店裏的看門狗、大型犬銷量激增,不少流浪犬被領養倒是一件善事。對治安感到痛心的媒體人們,諷刺地稱之為“香江狗貴”事件。

……

通讀各種報道後,家怡將一些看起來特殊的信息標記出來,剪下後夾進筆記本。

隔日一早,跟家人吃過早飯,她便蹬著自行車去了警署。

彼時大多數警察都還沒上班,她一頭鉆進茵姐辦公室,不僅查看了能找到的所有關於滅門案的信息,還將B組在這3個月內偵破案件的所有報告單都讀了一遍。

B組這3個月辦的案子基本上沒什麽問題,邏輯鏈非常順,家怡又看到了嶽哥腳踏實地、紮紮實實辦案的步驟。

一邊看一邊記了些筆記,也思考了下如果是自己,會怎麽做,能不能做到如此穩妥,將所有可能性都考慮到,在效率最高的情況下還保證不冒進……於是又做了些簡單的復盤。

撇開B組的案子不過多考慮,家怡又鋪開自己的筆記本,一邊看档案一邊比對報紙上的信息做整理。

標記一些元素和節點,回頭如果真的進了專案組,要立即去調取最新也最準備的信息。

通讀過現階段家怡能拿到的所有資料,整理在本子上的信息基本上就是:

【兇手在3個月內作案7起,共殺害40人,幸存1名嬰兒。】

【地點分別為新界北的上水開始,向南至粉嶺1案,大埔1案。

第一案和第二案之間間隔6天,案2到案3間隔9天,到案3則間隔15天,兇手作案時間越來越長,因此警方推斷下一案會更久,這是兇手的節奏。

結果案4馬鞍山滅門案,與案3之間只間隔了3天。

在兇手於馬鞍山作案後,新界北重案組的警探根據幾樁案件的兇手作案軌跡推斷,下一案件可能發生在向南的沙田或者向東的西貢。

結果兇手最終向南,在沙田辦了1案。由此警方又推斷兇手可能是在有意識地朝人口密集區轉移。

新界南的葵湧1案,深水埗北的石硤尾村1案。】

【案1所用兇器為菜刀,案2使用的則是銳器,警方初步推斷為從案1現場拿取的刀架上缺失的水果刀。案3到案7使用的全是鈍器,推斷為一把可以隨身攜帶的輕便小錘。兇器未找到。】

家怡在本子裏向自己提問,作為後續如果參與到此案的話,可以著重考慮一下:

1、前面3個案子,兇手作案間隔時長越來越長,為什麽到案4之間,兇手忽然縮短了作案時間?

2、兇手向南走,是否真的有向人口密集處轉移的主動性?

3、兇手選擇作案人家的標準是什麽?難道真的是純隨機?

4、兇手的移動工具是什麽?真的是純粹的步行?

5、案1和案2的兇器,兇手是否仍隨身攜帶?(很可能已經丟棄,那麽丟棄在哪裏了呢?)

6、兇手為什麽沒殺死嬰兒?

7、兇手下一次作案可能在哪個區域?能否預防?

8、是否存在可能的目擊證人?這些證人可能在什麽情況下見過兇手?如何找到這些證人,幫助證人們確定他們看到的哪個人是兇手?

9、兇手的畫像如何?多大年紀?多高?是否有某些特殊的外貌、行為特征?他是否真的真的大陸偷渡客?如果來自大陸,是否會將粵語?一個講廣東話、粵語腔調奇怪或者不會講粵語的人,在香江呆了六十多天,為什麽一直沒有人覺得可疑、進而報案?

10、……

家怡坐了一會兒,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寫下的諸多疑問。

關於第6點沒有殺嬰兒,她覺得兇手很可能認為沒必要殺嬰兒,而且可能兇手骨子裏是認為孩子無辜。

那麽是否可以判定,兇手是有基本的道德底線的,不是個純粹的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