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驕傲的正義(第4/4頁)

“幹得漂亮。”

……

那天晚上,當年香江銷量第一的《日月報》以高價,買下攝影師從高處拍攝的以易家怡為中心的照片。

在這篇文章的第一行,查總編親自提句:

【每一人做事都會留下痕跡,最敏銳的探員,會使一切無所遁形。】

……

那天晚上,家怡在日記本上,一筆一劃寫下:

【異能不能成為呈堂證供,但異能指明方向後,大家辛辛苦苦挖掘到的推理鏈和證據可以。】

蓋上鋼筆帽,家怡盯著這一頁,深深望了好一會兒,才捏起頁腳,輕輕撕下。

在小鐵盒中,她點燃紙張,嗅聞轉身即散的煙火氣…

……

第二天淩晨,荔枝角南灣,趙父搖著小船滿載而歸。

趙母幫著收網挑出不同的魚分筐,佝僂的背在晨曦中顯得消瘦。

趙父落錨拴好小船,沖沖洗洗之後,與趙母一道去早市賣魚。

天亮了,他們的魚也賣光,收獲鼓鼓囊囊滿袋零錢。

歸家路上,趙父買了兩份報。

回到船屋區的家,兩位老人誰都沒有講話。趙母準備早飯,趙父洗把臉後坐在窗下借著晨光讀報。

飯後,不識字的趙母請丈夫幫她讀報。

讀過砵蘭街兇殺案的報道後,趙母雙手壓著報紙,手指輕輕描摹那一行行她並不認識的方塊字。

老兩口沉默著對坐,不知過了多久,趙父站起身,踩著凳子搬下櫃子上的大紙箱。

紙箱已經泛潮,許多地方都長了黴菌。

他粗糙的大手抹去紙箱上的灰塵,打開紙箱在裏面翻找一會兒,拿出一個舊相框。

拿著相框,他用衣擺擦了擦邊角和鏡面,轉回窗邊,左右望望,將相框放在了窗下承著光的置物架上。

趙母的視線始終追著忙碌的丈夫,她蒼老布滿皺眉的臉上看不出喜怒,只默默望著。

太陽越升越高,也越來越明媚。

哪怕是斑駁的棚屋舊玻璃,也阻礙不了上午的光,它肆意潑灑,澆照在那張老照片上。

少女時代的趙美妮,穿著學校的統一制服,青春靚麗,眉眼明媚。

她對著鏡頭笑得那麽開朗,如一朵迎著春光準備綻放的花。

舊窗將深秋的冷意格擋在屋外,照片上的少女便只覺陽光燦爛。

屋檐之下,門窗之內,趙美妮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