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揭破迷霧

陶海盛方才狗奴才罵得太順口, 一時有些騎虎難下,只能訥訥回轉道:“是我無禮了,以為他是下人……早知這位是楊老將軍身邊的貼身部將……”

不待陶海盛說完下台階的話, 楚琳瑯已經轉身看向了陶慧茹, 語調清冷道:“忘塵居士,且不論陛下一早就讓你去了廟庵清修, 你不適合再踏入紅塵, 就算你不是個出家人,也不該出現在司徒府宅上!”

陶慧茹當初是在太子的幫襯下,違抗了聖命,隨後更是一走了之, 若真被陛下論處, 抗旨之罪難逃。

不過她心裏並不太慌。因為她已經從陶海盛那裏知道,老皇帝腦中風越發嚴重, 已經口眼歪斜, 說不出話來了。

這個時候, 皇帝就是風中的蠟燭,勉強熬度罷了,哪裏會管顧她在不在廟庵這種小事!

如今太子已經開始掌控實權, 雖然她跟太子夫妻關系不睦。可她畢竟是陶雅姝的親姑姑啊!

只要有哥哥撐腰, 陶雅姝總不能還沒當上皇後, 就迫不及待地殘害自己的親姑姑吧!

今日就算再被抓回到廟庵裏,她也全豁出去, 非得讓司徒晟親口承認了陶贊的兄弟身份不可!

贊兒無辜!他可什麽壞事都沒有做,理應承襲侯位, 為楊家延續香火!

想到這, 借著楚琳瑯的話茬, 陶慧

茹撲通一聲跪在了新娘子的面前,滿臉泫然若泣道:“琳瑯,千錯萬錯,都是我之錯。你和司徒晟那孩子要殺要剮都使得。你莫要因為怪我,而遷怒贊兒,他可是一心敬愛他的兄長,一直都為自己是我公公的孫兒自傲!今日他央著我們做長輩的帶他來,也是要給兄長一份祝賀,別無他意啊!”

陶慧茹是慣會裝柔弱的,她哭得淒楚,身段軟得不行。

按照道理,她還真是楚琳瑯的長輩,作長輩的跪晚輩,到哪都說不出道理來。

琳瑯若是懂事識大體的,應該立刻攙扶起陶慧茹,平息了紛爭,讓丈夫的異性兄弟進門飲一杯水酒。

畢竟都是自家兄弟的恩怨,在這等場合鬧開,就顯得不識大體,沒有當家主母的氣度胸襟了。

可是琳瑯卻一臉淡然微笑,居高臨下,冷冷瞥著哭得淒楚的老尼姑,又看看一臉尷尬的陶海盛,再瞟了一眼,從方才開始,就進入不了狀況,半張著嘴,呆看著她的陶贊。

她笑了笑,先是命人去攙扶陶慧茹。可陶慧茹卻表示,若不是琳瑯親口原諒她,她便長跪不起。

這種強按人原諒的路數,若是換了臉薄注重名聲的女子,還真說不定有些效用。

可惜在琳瑯這裏,這種無賴行徑是半點都容忍不得的。

她幹脆任著陶慧茹跪著,語調清冷道:“忘塵居士,你好沒道理。您今日沒有請柬,就非要闖入司徒府上觀禮,為難主人,而你又一口一個兄長弟弟的,又是從何處論起?我的夫君是由祖父臨終托孤,過繼給了友人司徒名下,承襲了司徒家的香火,是司徒家的嫡子。而你的兒子,當初為了明哲保身,跟你從了母性,過繼到了陶家的族譜之上。我可從沒聽過過繼出去的人,還能再跟本家稱兄道弟。就算陶家不介意,可司徒大人卻非見利忘義之人,你讓他跟所謂的弟弟相認,是想陷司徒大人於不義?”

無論哪個朝代,過繼香火,最忌諱的就是養大的兒子,卻吵鬧著要認祖歸宗。

而司徒晟雖然為自己的祖父爭得了陛下的正名平反,卻拒絕了認祖歸宗,不去繼承楊老將軍的侯位,繼續留在司徒族譜上,以報答繼母的養育之恩。

這等行事胸懷,任誰都得暗暗敬佩。

相比較之下,這陶慧茹讓兒子反復橫跳的行徑,的確讓人不齒!

一旁有人忍不住小聲議論:“都是過繼出去的,怎麽論兄論弟?莫不是看司徒大人風光了,就厚著臉皮相認?”

陶慧茹被楚琳瑯話裏帶刺的暗損,卻是咬牙巋然不動:“當初贊兒改姓,全是我為了保全楊家的一點骨血,自作主張。他一心仰慕自己的祖父,一直在求著我幫他認祖歸宗。楊家族人凋零。如今有著骨血關系的,也就是他們倆兄弟了!司徒大人為了司徒家的香火,不肯認祖歸宗,固然可敬。可是也不能任著楊老將軍沒有香火傳承啊!我求司徒大人跟贊兒相認,並非逼著他不孝,而是希望他能認可贊兒,繼承楊家香火,替他為楊家綿延子嗣!”

說完之後,陶慧茹便開始跪地磕頭,嘴裏嘟囔著什麽她罪孽深重,不該得罪司徒大人和楚夫人一類的話。仿佛陶贊不能認祖歸宗,全然是這夫妻記仇阻止的過錯。

再說陶贊,他一直就摸不清狀況。

母親糊塗,好好的內宅婦人,為何要跟前太子摻和什麽皇位紛爭,害得他連清閑寺官都不能做,跟著她東躲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