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燙手山芋

想到這, 老皇帝心裏對今日來宮裏搬弄是非的禍殃子起了惱。

可從表面上倒是看不出陛下的悲喜,他只是轉臉面無表情地問陶慧茹:“你說三王妃和人有染,人證俱全, 可曾去找廖靜軒處查證?”

陶慧茹聽到這, 心中一喜,以為陛下到底是聽進去了, 連忙道:“工部的大人們說, 廖大人似乎又領了差,不在工部當差,甚至已經許久不在京城了。連他的昔日同僚也不是很清楚他的下落。奴家也沒法去找廖大人來問。”

陛下聽到這,突然面色一沉道:“我兒府中有喜, 他們夫妻二人都是歡喜以待, 偏你這個沾親的姑母,卻要雞蛋裏挑骨頭, 到處鉆營打聽, 非要編纂出些子虛烏有的醜聞。越過三皇子, 跑到宮中太後的跟前搬弄是非!”

說到這時,皇帝語氣已經愈加嚴苛。

陶慧茹終於聽出話茬不對,慌忙擡頭, 要為自己辯駁:“可是陛下, 雅姝那孩子的月份不對啊, 她獨守王府數月,怎麽可能有四個多月的身孕啊!我怕這個做姑母的就算有心偏私她, 也沒法睜眼說瞎話,隱瞞陛下和太後啊!”

若算月份, 陶雅姝可能連王府都沒嫁過去呢, 就已經暗結珠胎了!老皇帝就算不欲皇家醜聞鬧得滿城風雨, 也不該如此亂判,惱恨遷怒她啊!

要知道,她很貼心地來到太後的宮中告狀,可沒在大庭廣眾下戳穿侄女的醜行,就是想到了這一點!

可惜陛下的心眼子,歪得已經不行了,立意要維護了兒子和媳婦的名聲。

這個陶氏原本看她可憐,當初楊家滅門的時候,他是看在陶家的情分上,饒了她和兒子的性命。

而後來,皇帝又是因為後悔當初草率的決定,對楊家起了些微羞愧的心思,更不曾針對她們母子,還讓她的兒子做了寺官。

她若老實安分地做修行人,自然是有一份太平安逸的前程。

可這陶氏,毫無出家人的慈悲,連對自己的侄女都這麽心狠。

如此家醜誰不是替家人遮掩著?而陶氏卻越過了父親和兄長,非要到太後這來置侄女於死地。

這一份心狠,一定有著私人恩怨,在朝堂浸染了那麽多年的陛下如何看不出來?

再加上她又攛掇著太子妃同來,不就是要搞得他兩個兒子兄弟鬩墻嗎?

想到這,陛下因為愧疚楊家而分給陶氏的最後一點憐憫也消散不見。

他垂下老邁的眼皮道:“陶氏毫無長輩心腸,專在宮闈裏煽風點火,其心可誅!”

手握極度王權的人,就算想定人莫須有的罪又如何?壓根不需要邏輯章程。

他冷冷吩咐道:“陶氏妄動口舌,搬弄是非,命人掌嘴二十下。她一身出家人的打扮,卻耽與世俗內宅裏的事情,著實是六根不凈,既然如此,就賞你寺中清修,斷一斷心中雜念吧!”

說到這,已經有侍衛進來,拖拽著陶氏出去領嘴板子了。

陶慧茹慌神了,正想開口辯解,卻被侍衛手疾眼快,一下子堵了嘴,跟拎提老母雞一樣,拉到外面就開始打嘴板子。

因為被堵了嘴,陶慧茹就算疼得是眼眶欲裂,也喊不出來。

等這二十個嘴板子打完。侍衛扯下她堵嘴的汗巾子時,陶慧茹已經牙齒松動,伴著嘴裏的鮮血,吐出了三顆牙齒來。

還沒容得她繼續喊冤,又被人拖拽出宮,被送到皇寺後山的禁廟去了。

那禁廟的旁邊,有一座小小的尼姑庵,是專門收送出宮的妃嬪的受罰之地。

送去那裏,形同坐牢,終身都沒有出頭的日子了。

陶慧茹腫著臉,也喊不出話來,只急得兩腳踹地,真是怎麽也想不明白,老皇帝今日這頓亂判是何意思!

再說太子妃,在陶慧茹挨耳光的功夫,就已經嚇得跪在地上。

她上次來宮裏時,就被個粗野莽漢驚嚇到,精氣神還沒有養回來呢!

這次又被太子脅迫著,跟陶家四姨母來宮裏翻雲覆雨。

結果一不小心,催發了冰雹一場,還個個都砸在了自己的頭頂上。太子妃更是嚇得心緒不寧,不知自己會受了什麽罰。

陛下虎著臉,申斥了太子妃一通,申斥她耳根太軟,被人搬弄是非,攪和皇弟府上的清凈。

今日之事,若是日後有半點風聲,皇帝都要將此事算在太子妃的頭上。

至於三皇妃那邊,陛下則當著太後和太子妃的面,溫聲寬慰,讓她回府好好養胎去。

而琳瑯今日提醒陛下過來,免了悲劇一場,再加上她先前尋找三皇子有功,只是當時不好賞,今日正好一並賞了,賜下黃金千兩,同時擢升五品宜人封號。

這心眼子偏的,太後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方才陶慧茹受罰,她就在一旁看得有些莫名其妙,但陛下金口已開,她也不好駁斥,以為陛下是不欲醜聞外泄,才做了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