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試點推行(第2/2頁)

幽州北連漠南漠北,南接中原,西方接著山西,東面還有津沽這樣的經濟港口,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竇儀、趙普、盧多遜皆無異議。

羅幼度了卻了心事,伸展著手臂,但見竇儀皺著眉頭,馬上收回了不安分的雙手,一本正經的道:“三位都是朕的左膀右臂,平日你們事情繁重,難得有悠閑的時間。這節假日難得聚在一起,就陪朕一起小酌一番,下……”他本想說下圍棋,很快反應過來,自己這臭棋簍子就別拿出來丟人現眼了,立刻改口道:“賞賞寒梅……”

“至於紙幣一事,你們回去好好思量,節假日後第一日,便執行此議……”

雖說等到節後執行,羅幼度最後還是沒忍住,召集來了國子監丞範墉。

範墉是吳越人,跟著錢弘俶一並入京的,相較中原武夫當權,南方文風鼎盛,江南吳越的官員在文采方面勝於中原,諸多官吏也因此被羅幼度安排從事教育行業。

範墉便是其中之一,編入國子監負責印刷方面的工作。對於印刷,有著一定的認知。

當然最關鍵還是他為官清廉,德行高尚。

國子監丞地位並不低,俸祿頗豐,但範墉自身除了官服無一件好的衣服,所有積蓄都托人捐給家鄉,幫助家鄉建設。

這等品行,即便久居宮中的羅幼度都聽其名聲。

負責印錢這事,就得找這樣的人幹才能放心。

故而羅幼度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範墉。

其實範墉還有一重身份,便是他偶像範仲淹的父親,只是相比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文正。範墉除了在歷史上留下清廉之名,就再無其他具體事跡。羅幼度自然不知……

“陛下!”

範墉模樣清瘦,但精氣神極佳,雙目炯炯有神。

羅幼度將發行紙幣一事向範墉細說。

範墉聽得雲裏霧裏,不是很理解紙幣的價值意義。

羅幼度也不在乎,要是人人都有竇儀、趙普、盧多遜這樣的能力,他這皇帝可就清閑了。他只是略作解釋,將內裏情況細說,然後直入正題,道:“……因故,朕打算從印刷方面入手,能不能制造出他人難以仿照的紙幣?”

範墉細細一想,很直白的道:“不能!”

羅幼度面色一僵。

範墉小心翼翼的道:“我朝印刷技藝確實有了十足的進步,但總歸是熟能生巧的死物。陛下口中的紙幣想來也就尋常書本大小,磨具便是再復雜也是有限。有心仿造印刷模板,只要十余年的老匠人都能做到。至於紙張,即便用最好的澄心堂紙,也是有利潤的。”

範墉聽得解釋也明白了大概:紙張就為了避免通寶的笨重衍生的產物,面額相對巨大。除非出現跨時代的紙張,不然都無法避免仿造。

羅幼度忽然想到後世電影裏那些假鈔最關鍵的是油墨,忙問道:“是不是可以從墨上入手?”

範墉沉吟片刻,道:“倒不是不失為一種思路,只是印刷水墨也是極易制作的常見之物……”

羅幼度奇道:“水墨?不是油墨?”

他記憶中小時候的試卷都是用油墨印刷的。

範墉說道:“叫法不同而已,印刷用墨以水調和為主,但也會在其中添加一些桐油、麻油、脂油,總的來說,還是水墨。”

“不對!”羅幼度忽然意識到關鍵所在,道:“印刷就得用油墨,你回去以後招募一些經驗豐富的制墨匠人,讓他們研究油墨。”

在印刷技術上東方可謂西方印刷術的老祖宗,但還有一種說法西方的約翰內斯·古登堡才是印刷術的發明者,這種言論是極其可笑的。

畢昇的活字印刷早了他四百年,至於什麽約翰內斯·古登堡的金屬活字,遠勝畢昇膠泥活字,都是屁話。

畢昇就是杭州書肆刻工,一個小匠人,哪來的資本用金屬刻活字?

有了膠泥活字,自然會有金屬活字。

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最重要的革新壓根就不在印刷術上,他的印刷術不過是拾東方牙慧,真正的貢獻在印刷油墨,他發明了油基油墨大大提升了金屬活字的印刷效果,也是這一發明,大大降低了印刷成本,令得書籍在西方廣泛普及,從而文化大興。

羅幼度哪裏了解印刷的內情,只是在他記憶中油墨油墨就是以油為主的墨,而不是油煙墨。

油煙墨用來書寫繪畫是一絕,但印刷上還得是油基油墨。

自己都沒意識到,為了紙幣而衍生的一系列效應,會給後世帶來何等翻天覆地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