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不畏死的康家父子(第2/3頁)

夏均亮大意瀆職,副將在指揮反擊的時候,不小心踩著了浸滿了猛火油的沙土上,撞上了城墻,導致指揮失控。

這戰場的變故千奇百怪,什麽意外都可能發生。

關鍵就在於統兵之將能不能抓到這個機會。

康再遇是禦營司舊將,多次接受過禦營司內部的將略學習,在關鍵時候把握住了這個機會,在城樓上站穩了腳跟。

得知消息的羅幼度,第一時間就擺駕城北支援。

向羅幼度匯報情況的不是別人,正是康再遇的兒子康保裔。

康保裔本在城樓上拼殺,遇上了契丹的大將鮮於彥。

兩人一死一傷,康保裔一棒敲碎了鮮於彥的腦袋,但他胸口也受了一槍,血流不止,給人擡下了城樓。

康保裔在城樓下做了簡單的包紮,止住了血,便想再上城樓拼殺。

也虧得羅幼度趕到,讓人將他拉住,不然以康保裔的脾性,真就登城再戰了。

“陛下,家父已經在城樓上站穩了腳跟,以一攻一守之勢,正在向城門方向擴張。家父說了,不拿下拱辰門,不下城樓。”

他語速很快,將自己知道的情況通通一吐而出。

他不是為了邀功,而是想盡快地表明情況,好再度上城拼殺。

羅幼度還不了解自己的舊將?

康再遇、康保裔父子再加上康再遇的父親康志忠,祖孫三人都是一個性子的人。

他們說是將軍,但更傾向是遊俠,輕生好義,忠勇無雙。

歷史上他們祖孫三人都是為國盡忠討賊而死,尤其是康保裔,面對十倍於己的契丹兵,死戰一夜,馬蹄踐踏起的塵土都有兩尺深,力竭而亡。祖孫三代都是大將,但皆無余財,他們將自己的俸祿都賞給了部下,甚至為了照顧家境不好的屬下,還特地向朝廷借錢。以至於死後,一家人欠了幾十萬錢。

因為過於仗義,後世人康保裔稱之為康皇、康公、康元帥、康真君……

康再遇、康保裔父子這一世受自己照拂,每每上陣皆是以命相搏。康再遇身上的刀槍傷多達一百余處,康保裔也有六十多處,他們為人仗義,麾下兵卒沒有一個沒受過父子照顧的。

所以上了戰場,宣威軍上下受康家父子影響一個個的都是拼命三郎,攻城拔寨,無往不利,令得羅幼度對他們父子是又敬又怕還不得不重用。

“令尊已經拼殺了兩個時辰了吧,朕讓郭指揮使接替令尊,讓宣威軍好好休息。”

康保裔叫道:“陛下!”

羅幼度板著臉道:“不必說了,朕意已決。”

康保裔並不在乎功績,只是想為羅幼度貢獻自己的力量,已報知遇之恩,對於他的命令,不敢不從。

羅幼度望向郭廷謂,說道:“信臣,想法子將優勢擴大,此次機會,千載難逢。錯過了,不知下次什麽時候再有了。”

郭廷謂一直守著後方的大本營,將一切調配處理得井井有條,唯有任何意外。

正如一句話說的,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當初契丹韓德讓的奇襲隊伍選擇糧草大營,而不是後方的大本營幽州,大有可能就是郭廷謂將幽州守衛得水泄不通,無任何破綻的緣故。

羅幼度自然信守承諾,並沒有讓郭廷謂在幽州守到最後,在大定府貓冬的時候,做了調配,將郭廷謂調來了前線,而幽州交給了郭從義。

郭廷謂高聲領命,領著麾下雄武軍開始登城。

雄武軍最大的特點就是清一色的由冷鍛甲打造的步卒鎧甲。

中原兵卒的鎧甲大體上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輕重型鎧甲,中重型鎧甲以及重型鎧甲。

輕重型鎧甲就是宣威軍裝備的鎧甲,是由無數鐵甲片淬火鍛造而成,防禦力尚可,勝在輕便,便於宣威軍登城以及翻山越嶺。

至於重型鎧甲就是劉福率領的神衛軍所穿著的重裝鎧甲,他們身著重甲,手持大斧,專門用來硬抗契丹鐵林軍這樣的重甲騎兵的。有幾分步人甲的味道,但並非步人甲。

大虞朝廷已經具備制作步人甲的工藝了,不過羅幼度並沒有采用。

在羅幼度看來,所謂的步人甲就是一個笑話。

根據統計,宋朝步人甲弓手可達七十斤,槍手甚至能穿至八十八斤,再加上兵器糧食什麽的,一個兵的負重超過上百斤。

堆厚甲不是這樣堆的,完全犧牲了靈活性與機動性,就是一個笨重的鐵疙瘩。就算能在正面戰場上取得優勢,卻也完全失去了追擊的可能。

至於郭廷謂的雄武軍,他們的鎧甲用的是冷鍛法制作成的冷鍛甲。說白了就是冷軋,金屬全程不加熱,靠外力捶打定型,在這個過程中,金屬會出現硬化,防禦力驚人。

歷史上的冷鍛法是西夏人研制出來的,歷史上西夏的鐵鷂子,金人的鐵浮屠用的就是冷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