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3/3頁)

據說中原皇帝很喜歡這種風格,低調沉穩有內涵,為此還引領了一種時尚。

但真實原因就一個窮字。

羅幼度要幹的事情太多,每一個想法念頭都在大把大把地撒錢,在住宿上能省則省。

“見過皇帝陛下!”

胡銘不卑不亢地行禮。

羅幼度好整以暇的看著下方的胡銘,淡淡的說了兩個字:“免禮!”

胡銘本以為自己會受到熱情的款待,可見此氣氛,只覺一股壓力莫名上身,情不自禁地放低了姿態,說道:“在下奉我主兀氏乞兒攜重禮求見陛下,我主仰慕中原已久,願歸順中原,請求皇帝陛下冊封。”

羅幼度頗為意外,對於崛起於漠北的蒙古,他是有所關注的。

走私漠北的中原商人,兩家都是他的人。

用朝廷淘汰的皮甲,還有鹽、茶葉之類的物資換取優良的烏珠穆沁馬與白岔鐵蹄馬。

蒙古馬也分三六九等,其中以烏珠穆沁馬、白岔鐵蹄馬與上都河馬為最。

烏珠穆沁馬體型中等,力速兼備,不畏嚴寒,不擇食,尤其是耐力持久,冠絕中外。

而白岔鐵蹄馬馬如其名,因生於白岔溝而得名。白岔溝溝長三百余裏,溝內小山環抱,亂石遍布,道路崎嶇。但白岔溝裏水草豐美,這裏盛產的蒙古馬天生蹄質堅硬,不易裂縫,在亂石遍布的崎嶇山路上也如履平地。

後世的鐵木真有一支禁衛叫怯薛軍,軍中上下都騎乘白岔鐵蹄馬,任何惡劣的地形環境都能適應。

至於上都河馬並非戰馬,而是負重的馱馬,是蒙古馬中體型最大的。當然跟中原馱馬相比,還是一個矮子,力量遠比不上中原馱馬。但同烏珠穆沁馬、白岔鐵蹄馬一樣,它們都具備蒙古馬耐勞,不畏寒冷,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的特點。

這是中原馬不具備的優秀因素。

中原馬一深入東北苦寒之地,就得凍成傻子。

歷史上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一路上摧枯拉朽,取十城斬首四萬余,士兵只死了兩千,可戰馬卻死了十之七八,不就是因為受不住寒氣生病凍死的?

羅幼度登基以後,沒少通過與雲中契丹的互市購買蒙古馬。後來與北契丹決裂,也派遣走私商人想盡辦法的買馬。

對於蒙古現在的情況,他並非一無所知。

兀氏乞兒趁勢崛起,已經引起了他的注意,只是無暇兼顧,對方現在識時務地歸順,這倒是一件好事,畢竟平白多了一個幫手,數萬兵馬。

於是,語氣稍顯熱情,笑道:“兀氏乞兒能夠棄暗投明,朕很是歡喜。這樣吧,讓他準備三萬精兵助戰,勝利後,朕冊封他為可汗,允許他在漠北草原建立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