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尾聲

合明三年九月初五,太上皇元裕因病駕崩於福安宮。

比起上輩子,

合明三年九月初五, 太上皇元裕因病駕崩於福安宮。

比起上輩子,老爺子還多活了幾年。元熙已經經歷過一次他的離開,這輩子又彌補了曾經的遺憾, 並沒有太過悲傷。

元裕臨終前同元熙說了許久話,說元熙的確是個好皇帝, 只是他很想元烈。有時候也會想如果他們兄弟沒有反目, 如今元烈繼位,元熙做攝政親王,會不會也能開創一個盛世。

元熙想說不可能,但並沒有開口。

能不能的, 元裕也心知肚明。元烈若能容得下元熙,有元熙輔佐, 自然也能一統天下開創盛世。可元烈容不下元熙,連他自己想象兄長登帝位, 六弟恭敬輔佐,都覺得太荒唐。

可他還是希望這個荒唐的幻想能成真, 說到底他只是想自己那死於非命的大兒子,想一家人和樂美滿的時候了。元熙不該在這種時候還要刺他幾句。

國喪期間, 皇帝靈前守孝,皇後陪他守著。

元熙沒那麽多的悲傷, 更多的是唏噓。微一轉身看到高懷瑜陪在身邊, 胸口那點郁悶也都沒有了。

合明五年秋,大魏百廢具興,海清河晏。群臣再次進言封禪,皇帝下令修繕泰山祭壇。

南陳滅國時便有人進言封禪之事, 那時候元熙沒去。去一趟泰山, 路途遙遠, 要帶上幾萬人,還要修宮殿祭壇,得花很多錢,在天下初定之時,做這種事情實在沒有必要。

如今治世降臨,便與從前不同了。皇帝陛下英偉絕世,一統天下結束百年戰亂,短短數年又開創合明之治,此等功績本就該封禪告知天地。

百姓連年豐收富足,國庫也充裕,但元熙還是沒把這事弄得太費民力物力,只下令修了個祭壇,其余的也都是一切從簡。

由於撥下去的錢少,也沒怎麽調動人力,修個祭壇還慢悠悠地修了七八個月,第二年皇帝才帶著皇後啟程東巡封禪。

路上皇帝皇後還到各處體察民情,原本一月時間足夠到達泰山,結果現在一半的路都沒走完。

春夏之交,還多有暴雨,行進艱難。這日下午突然就黑雲遮天,陰沉得跟天黑了一樣,大雨傾盆而下。

皇帝皇後的車駕也只能先停下來,等這陣雨過去。

雨小了些,薛平過來稟報道:“陛下,後君,雨已經小些了,可以啟程。”

車內元熙一聽外面還有淅瀝雨聲,便道:“還下著雨,就再等等吧。”

雨小些是可以啟程,可他在車裏又淋不到雨,都是隨行的士兵得冒著雨趕路。從前他領兵打仗那會兒,必須趕路行軍的時候,他都是跟著士兵一起冒雪淋雨。如今又不是那麽緊要,他在車裏跟皇後窩著,讓別人淋雨算什麽事。

薛平微微皺眉道:“陛下,天也不早了,這雨下個沒完,若是再等等,恐怕趕不到附近鎮上了。”

到不了鎮上,皇帝就得在荒山野嶺裏睡帳篷。

他是為皇帝皇後考慮,只不過元熙和高懷瑜當年都是行軍打仗能幾天不合眼的人,對此倒是混不在意。

元熙道:“無妨,到不了,便就近尋個地方紮營歇一夜。”

薛平只好點頭:“是。”

雨又下了小半個時辰,到鎮上是沒戲了,不過緊趕慢趕,還是沒淪落到在荒山野嶺紮營休息,入夜前到了一處村莊。

薛平先過去打點,看看這村中能不能有空房能給皇帝皇後暫居一夜。結果回來的時候跟來了一群村民,吵吵嚷嚷的。

元熙跟高懷瑜還在車中同玉珠一起玩牌,聽見聲直接把牌放在桌上,掀開車簾就見薛平滿臉的無奈。

“回稟陛下、後君,村裏有地方能歇一晚。只是這些村民……在爭誰家能讓陛下後君住。”

這地方就在江邊,地處燕地陳地邊界,當年燕地叛亂,洪災爆發,這處也是受災嚴重。後來洪水治理好,戰亂平定了,朝廷又分田分地安置了好些流民在這裏,這一帶的人,基本都是受了大魏新政的恩惠,當然感念他們的皇帝老爺。

今日皇帝老爺突然來了,還要在村裏住一晚,他們便要爭著請皇帝老爺去家裏住。

“咱家去年剛修的新房,寬敞得很,不比城裏那些有錢人的差!”

“就你家那樣,土裏土氣的,皇帝老爺和後君住著能舒坦嗎?我家小兒那間屋子,可是讓謝先生親自看過的,有讀書人該有的樣子,瞧著都雅致些。”

那邊幾個人吵得厲害,元熙好笑地回頭看高懷瑜:“後君,這可怎麽辦?”

他和高懷瑜兩個人,做不到“雨露均沾”啊。

高懷瑜就怕別人如此熱情,他連幾個宮女殷勤伺候都受不了,更搞不來這些事。元熙問他,他哪兒有主意。

茫然無措地看看那邊爭執的幾人,他道:“不如……便不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