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冬天的魚需要一些血氣方剛的陛下

承天二年夏, 越國公楊濤謀反,涉案之人皆判斬刑,親眷流放。

當年跟隨元裕的勢力, 幾乎被連根拔起,剩下的愈發安分, 再也不敢妄想元裕復位。

因安華寺住持在其中傳謠生事, 皇帝借機打壓自前朝以來極度興盛的佛教,下令改制。成立理宗院接管大魏全境寺廟,收繳寺廟財產,勒令僧侶不滿五十者還俗返鄉耕種。

此事之外, 皇帝又追封故魏國公世子元烈為襄王,謚號為平。

處刑當日, 元熙去了福安宮。

這次元裕沒有一見面就罵他逆子轟他出來,平靜得讓元熙不適應。

元熙總是那麽突然將他一軍, 幹脆利落,根本沒留給他反應的機會。

當年他被兒子奪了權, 好歹還是提條件保住了自己的舊人,如今當年保下的人都不剩幾個了。

這樣的結果, 他仿佛早就預料到了。不過是不甘心,還想再爭一把。

到底還是沒能爭得什麽來。

元熙叩拜, 正陪太上皇下棋的黃慶也起身行禮, 而後自覺退了出去。

元裕深深望著跪在地上的兒子,沉聲道:“起來吧……”

往常都是元熙自己起來的,頭一次聽元裕發話,元熙都不適應了, 抿了抿唇站起身來, 他也只是站在原地, 沒有上前。

元裕舉杯飲了口酒,緩緩咽下,幹澀的嗓子舒服了些,才能再次開口:“我身邊的老人,都沒了。”

元熙垂眸:“兒子答應過父親,會留著他們。”

可他們謀反,想讓元裕復位。他怎麽可能不殺?

登基之初他修了律法,廢去諸多嚴刑以示寬仁,如此大罪都不過斬刑,家屬流放。

就算改了律法,他是皇帝有特權,盛怒之下真想誅人九族也不是不可以。但他還是沒有失去理智,沒有動帝王特權處以極刑。楊濤等人這結局也算好了,有幾個謀反的人能得個痛快還不被滅族的?

“不是你食言。”元裕擡頭,長長嘆了口氣,“阿爹老了……比不得你。”

元熙突然心臟砰砰跳了起來。

元裕下一句話又轉了個彎:“六郎啊……這福安宮住著不舒坦,你能不能給阿爹重新修一修?”

“好……”元熙有些發怔,“兒子讓人來修,給您修得寬敞些。”

“聽說前些日子江夏王獻了個琵琶樂伎來,我也想看看。”元裕道,“琵琶還是楊妃彈得好,也不知她們誰技高。謝嬪擅琴歌……也好些日子沒聽到了。”

元熙立即道:“自然比不上楊娘娘,宮裏也無人琴藝比得上謝娘娘,歌聲更是不必說了。”

元裕聞言便笑了。

元熙接著道:“阿爹想聽琵琶,便讓楊娘娘來。想聽琴歌,便讓謝娘娘來。”

我不會殺她們,你想什麽時候聽就什麽時候聽。

謝太嬪被查出指使宮人給元熙下迷藥,便封了宮,還沒放出來。楊貴太妃倒是沒被監禁,可她哥哥被斬首,一家子被流放,這樣的情況下自然終日惴惴不安。

元裕沒頭沒尾提什麽楊妃琵琶彈得好謝嬪琴歌好,本就是給這兩個人求情。這下得了兒子答復,他也就松了口氣。

“我啊……就想住得舒坦些,這宮殿什麽時候能修好啊?修好了我安穩住著。還有我這兒的人,太少了。”

太上皇說他以後會老實,只想帶著兩個愛妃安安靜靜過日子了。

向元熙示弱,又何嘗不是一種和解……

元熙心中有些激動,道:“阿爹放心,兒子讓人明日就來修,先給您挪去別的地方住著,伺候的人不會少。之前是兒子不孝,不該裁減宮人。”

元裕看著他:“好……好啊!”

“兒子這便去辦。”元熙頷首,轉身離開。

黃慶送走元熙,回來陪元裕接著下棋,元裕卻已經沒了心思,過了很久都沒落下一個子。

突然,他道:“你說……當年連皇帝都怕我……怎麽我成了皇帝,反倒沒人怕我了?”

黃慶長長一嘆,道:“陛下啊……那都是多遠的事了……”

元裕一愣,目中神光暗了下去,喃喃道:“很遠了嗎?很遠了嗎……”

黃慶也不像安撫人,看著他輕聲道:“三年了,陛下。”

從元熙不甘心再屈居人下開始,大魏的主人就注定了不是他。

……

八月,皇帝頒布詔書改元,新年號為元定,以承天三年為元定元年。

十月,大魏全境的佛寺皆完成改制,歸理宗院管轄,近八十萬僧侶被迫還俗,收繳財物合計兩千萬兩白銀,田產一千八百萬畝。隨後元熙又將這一政策推行至所有宗教寺廟,定下出家條件,出家者需經過理宗院考核,未經考核私自出家者處以嚴刑。

想出家當和尚當道士?考試先!這經那經的得會解吧?解得對不對還是皇帝說了算。會念一句阿彌陀佛無量壽福就想混吃等死?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