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元熙:氣死朕了!

元熙在原地待了幾日, 等來陳家老爺子陳景。他親自接見與人相談,給足了誠意,讓陳景放心了許多。

總算是走完了這個招降的過場, 陳景歡歡喜喜帶著到手的國公爵位和糧草離開,準備好跟舊主南陳幹仗。而元熙也啟程前往別處巡察, 清河王繼續伴駕。

心情逐漸焦躁的是趙毅, 他還等著清河王起兵動手,結果清河王跑來跟陳嘉勇打了一仗,招降了陳家,就什麽動靜都沒了。

清河王好像真的什麽心思都沒有, 就顧著給魏國皇帝辦事了。

陳家肯定要脫離南陳,那清河王把陳家拉攏過來不是也很好嗎?

陳家投靠北魏是投靠, 投靠大燕不也一樣是投靠。魏國皇帝還可能把陳家用完就丟,跟了大燕卻是有從龍之功, 除非犯什麽滅九族的大罪,不然高懷瑜都不可能虧待陳家。這樣看來陳家也很好拉攏, 可以與元熙一戰。

而他呢,他在北魏一輩子也只能做個邊軍守將了, 跟著小王爺光復了大燕,怎麽也能撈個國公當當吧?他和當年的霍大將軍舊部肯定都對高懷瑜忠心耿耿啊。

魏國還沒吃下燕國舊地, 又有陳家可以拉攏, 這是多好的機會,為什麽小王爺就沒反應?

趙毅等得著急,只能在禦駕離開的前一日借口與清河王敘舊道別,跑到高懷瑜軍帳中旁敲側擊。

然而高懷瑜什麽都沒有回答他, 只冷冷道:“好好守住這裏, 陛下帶來的不止護衛禦駕的禁軍, 新調來一萬重騎你以為是在防著什麽?這邊已經不是只有舊燕軍了。你若生事,都不必孤出手。”

一萬重騎,人不算多,可那是重騎,連馬都全副武裝的重騎。

在那個冷兵器時代,這樣武裝到馬的騎兵就相當於現代的一輛坦克,戰力不是幾個大頭兵能比的。這一萬重騎,打下兩三個州都完全夠了。

當年十幾歲的元熙就帶著那麽三千重騎,擊潰了梁國國內十萬叛軍一戰成名,得封成平侯。

他登基之後還繼續打磨擴張這支重騎,賜名天鉞,裝備比原先還要精良。一萬騎放在這裏,別說趙毅了,南陳看了都得抖三抖。

想造反?高懷瑜要是有那個心還行,沒那個心的話,就他自己,又不能一呼百應招來人馬,又不是師出有名,還想跟一萬天鉞軍對著幹?

何況附近也不止這一萬天鉞軍,天鉞軍是重騎精銳,魏國派到地方駐守的普通軍隊還有很多呢。

他趙毅要是敢生事,就是找死。

“小王爺……”趙毅目瞪口呆,清河王不回答他話就算了,竟然還威脅他?

“好自為之吧。”高懷瑜淡淡道,“出去。”

趙毅欲言又止,最後什麽都沒說,行禮告辭。

上輩子高懷瑜殺了幾個勸他造反復國的倒黴鬼,那是被逼無奈。都是老師舊部,在他們沒做出什麽事之前,高懷瑜不想殺人。

當年那是個個都想要他反,他不想反都要逼他反,他不得已只能殺人立威。現在沒走到那一步,他還是希望自己這幾個老熟人能看清現實安分些。

翌日元熙帶著高懷瑜北上。

南陳在附近的駐軍也緊接著知道了陳家投靠北魏的消息,一個個都無比緊張,快馬加鞭往成康送急報。他們盯著陳家,缺想動也不敢動。

陳家投降了北朝的消息傳回成康,南陳那邊果然還是坐不住了,老皇帝當即調遣邊軍進攻陳家軍,又是一場大戰。

元熙根本不擔心這邊戰事,他招降陳家,就是為了讓南陳和陳家打起來。為了活命,為了此後在大魏能站穩腳跟,陳家會拼命的。現在陳家都是在靠著他手中的軍備糧草過活,他根本不用擔心陳家會突然反水。

有陳家在前邊頂著,他可以把心思都放在整頓燕地之上。

元熙往北走了幾個縣,發現農人已經在準備秋種了。

大批流民得了安置,分得田地耕種——不過這田不是他們的,歸屬朝廷。朝廷發放糧種,他們耕種之後交一部分糧即可。既能安置流民,又能不耽誤農耕。

元熙早就想在田地上做做文章了。

自中原分裂百年,皇帝一個接一個換,世家高門豪紳大族卻還是那幾個,天下的耕地十之六七都在他們這一小部分人手裏。

普通老百姓原本手裏也有分到的田地,可一旦遇到點什麽事,就很容易要淪落到賣地求生的地步,買地的自然是有錢人。

能買地的有錢人,還大多家裏做著官,有特權,地落到他們手裏,耕作出來就不用交稅了。

如此在普通人手裏需要交稅的地越來越少,朝廷收不上稅就窮。而賣了地的老百姓還得花錢租地種,人家地主不用交稅,可他們還得給地主交糧,人都活不下去了,可不就要生亂麽。

誰都能想到解決問題的法子,可卻很難實行。普通人活不下去了都會造反,那些高門豪紳又能是什麽好欺負的麽?都是站了幾十年的大家族了,元熙都不敢說隨便下道詔書把人家田給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