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衛家(第2/2頁)

轉過來這個彎兒後,周宸緊接著一想他以後就是衛家的小兒子衛景平,是個古代武官之家的孩童了,沒來由地,他心中一片慌張、迷茫。

“孩兒他爹,”孟氏單手抱著小兒子衛景平,騰出一只手來拍了衛長海一巴掌,把老二衛景英拉到自己身邊:“算了。”

老二衛景英也是她的親生兒子,教訓他幾句嚇唬嚇唬就算了,真動起手來她還是會心疼的。

再說了,也不怪老二不服氣,那天從山裏頭回來,老四還是活蹦亂跳的,至於次日夜裏發燒,大夫也說不好是不是吹了涼風的緣故。

既然老四病好了,以後不讓他跟著老二胡胡鬧就是了。

衛景英敢怒不敢言,他抹了一把臉,苦大仇深地瞪著弟弟衛景平,心裏炸毛了:嬌氣包,以後他要再和老四玩,就認水塘裏那只大王八當爹!

……

就這樣,剛穿過來的周宸什麽都沒來得及幹呢,就被他二哥衛景英給當成嬌氣包“排擠孤立”了。

之後,穿成衛景平的這小半年以來,孟氏天天把他帶在身邊,家中有好吃的緊這他吃,新衣服緊著他穿,寸步不離的,越發寶貝的跟眼珠子似的。

一開始他還擔憂三個哥哥見孟氏偏心他不高興,誰知道,他大哥衛景明忙著練習箭法,一大早就出門了,太陽落山了都還不見著人歸家,老二衛景英和老三衛景川忙著在外頭禍禍,壓根兒就見不著人,沒誰有心思跟他去爭衛長海兩口子那點偏寵,這多少讓衛景平有些意外,也不自覺對三個哥哥的大度生出了好感。

孟氏時常領著衛景平上街去逛,帶他在東頭買個糖人兒舉著,一路上看雜耍的賣藝的吆喝的,走到西頭在攤位上買碗枇杷冰粉,母子二人邊吃邊聽大嫂子小嬸子拉拉東家長西家短的,一天就這樣有滋有味地晃悠過去了,時間長了,衛景平慢慢地解了上林縣的風土人情。

上林縣不大,跟後世的一個縣城差不多。這裏的居民是多姓雜居的武官之家,沒有盤踞上百年的大姓耕讀家族,皆因這裏的居民多數是卸甲歸田的武將兵丁。

二三十年前,大徽朝廷推行“以興文教,抑武事。”①,一大批武將卸甲歸田,一些官職不高的武官兵丁奉命回到上林縣屯田,當年上林縣不過是個村子,地廣人稀,剛卸甲的武將兵丁手頭還算寬裕闊綽,不少人或在鎮外墾了田,或置辦了宅子,娶妻生子,一家一戶就這樣繁衍了下來,是以縣中有千百來戶人家,其中的武將兵丁出身之家竟占了差不多一半的戶數,子孫也最為繁盛。

他爹衛長海就是這個時候和二弟衛長河一塊兒卸甲歸田的,回到上林縣之後他二人先後娶了媳婦兒,他娘孟氏和他嬸子蘇氏都是當地的農戶出身。

衛長海這一支眼下有四個男丁,他二叔衛長河則一口氣生了三個女兒,且不論男女,反正到了衛景平這一輩,眼瞧著是一大家子的人口了。

卸甲之前他爹官至從七品的敦武校尉,他二叔衛長河則是個九品的巡檢。

按照朝廷的辦法,武官卸甲之後回鄉屯田,頭三年,他們按著先前的品階領俸祿,衛長海這樣的從七品一年的俸祿是27兩銀,而九品巡檢的衛長河,一年才拿19兩銀的俸祿。

但是到了第四年,朝廷下發給武官們的俸祿就減半了。注意,這減半的俸銀就是武官卸甲屯田的關竅,兵部的意思,是要他們墾田種糧,以每年田地的收入來抵這減去的俸祿銀子。

因此,這些年太平無戰事,縣中多數人家以耕種為事,風俗淳厚,鮮少有小人作奸起釁。

按照大徽朝風調雨順年景的收成,一畝地產2~3石糧食,一石糧500錢,1000錢兌一兩銀,也就是一畝田地一年下來能掙一兩銀,每家墾個三十來畝的地,刨去雇人的成本,一年下來,落到手裏的少說也有二十兩銀。

然而像衛長海和衛長河這樣十來歲就上了戰場的武人,拎著刀上陣喊打喊殺的行,伺弄莊稼苗苗實在是不在行,前些年雖然說墾了大片的田莊,種了莊稼,但年年的收成都不是很好,別說賣了換錢了,就連一家子的口糧都不夠,還得從外面買米面補貼呢,索性,兩年前,衛長海就把自己的田地三文不值兩文地賣了,一家老小全靠一年13兩半的銀子過活。

作者有話說:

①出自《宋史》宋太宗:“上意方以興文教,抑武事。”

挖坑大吉,我自個先撒個花兒,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