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屍位素餐(第2/3頁)

然而,六合只是小城,一下子湧進來三萬余殘兵,城中又豈有糧食能夠供應。

李庭芝一路走過街巷,能看到百姓麻木的臉上,全是憂心忡忡之色,並不歡迎王師。

他更憂慮。

連日來所見所聞,唯“痛心疾首”四字能夠形容。

是夜,披著盔甲才在椅子上小憩了不過片刻,又有士卒匆匆趕過來。

“大帥。”

“何事?”

李庭芝已成驚弓之鳥,迅速支起身,臉上滿是疲憊,眼中卻俱是警覺。

“叛軍派信使來了,要見大帥。”

“不見。”李庭芝道,“若再敢遣使來,殺了。”

“是。”

那士卒應了,猶豫了片刻之後,卻又傳回身來。

“大帥,對方說給大帥帶了陸秀夫的信。”

“君實?”

李庭芝微微一愣,此時才想到當年那個才華橫溢、格高意遠的年輕人。

他沉吟了一會,最後道:“本帥不見叛逆,讓他把陸君實的信拿來。”

“是。”

那士卒匆匆而去,過了一會,手裏拿著一封信,重新趕到了李庭芝面前。

李庭芝只看一眼,便認出信封上的字跡確屬於陸秀夫。

時隔數年,陸秀夫的字跡其實還是有很大的變化,以前是清麗,如今則多了種豪邁與遒勁。

“淮左閫帥李公無恙。學生拜言,白日出而霜雪融,仁風過而茨棘掃,今燕雲復收,中原廓清,喜不自禁,於燕京致函,恭遞捷音……”

李庭芝本以為自己看到信時會很生氣。

其實沒有。

陸秀夫的第一句話說的便是收復中原的捷報,這是孟珙一生的志向,同時也是他李庭芝一生的志向。

而當看到陸秀夫想與他共同慶賀之時,他心中還感到了一絲遺憾。

十余年前,反而是他先發現了陸秀夫的才幹,邀其至幕下任事……如今回想起來,若是那般,只怕反而讓人錯過收復中原的偉業,如今惶惶如喪家之犬。

再往後看,能從字裏行間看到陸秀夫極力向他述說北方是如何景象,以及李瑕是怎麽樣的君王。

李庭芝卻是不了解李瑕。

他從未與對方打過交道,只從許多消息中聽說對方弑君叛逆。

唯到了今日,他才開始了解到李瑕。

因為在信之最後,陸秀夫留下了一句話及一首詞。

“詩詞言志,陛下言,此非朕一人之志,實華夏男兒之志……”

李庭芝眯著眼看了兩眼,卻停了下來,撥弄了一下燭火,整理了衣冠,整肅了精神。

他還翻找出銅鏡看了一眼,燭光映著他的臉,臉上依舊有疲憊與狼狽之色。於是他洗了把臉,整修了一下胡子。

做完這些,他才重新開始看起來。

面對一個強大的對手、一篇雄渾有力的詩詞,李庭芝不願意以狼狽的模樣來應付。

這與敵我無關,這關乎於男兒的精神氣。

……

臨安。

選德殿。

囈語聲始終未停,因此每個人都能聽到禦榻上的官家的念叨。

“別殺我……別殺我……”

眾臣只當作沒聽到,微低著頭,怒力把這聲音忽略掉。

然而,忽略不掉的是越來越來難以挽回的局勢。

長久的沉默不是因為還沒得到消息,而是所有人都不知怎開口才好了。

“朱禩孫、楊鎮攜江陵府投降。”

“夏貴駐於鄂州,似有叛投之意。”

“賈似道不聽詔令,擅自統兵東進,已抵蕪湖……”

如此種種,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把好不容易才掌握了大宋權柄的諸相公直接打懵了。

他們此時才意識到,他們一切的計劃都是建立在議和的基礎上。

太後、官家給他們權力是為了議和,百官、士紳、將士、百姓擁戴他們是因為不想打仗。

而一旦李逆不答應議和,他們已拿不出第二個辦法。

此時所有人喉嚨裏梗著的只有兩個字。

——遷都。

沒人敢先開口,最後卻是謝道清先說話了。

“江萬裏從湖州上了奏書,給諸位相公看看吧……”

陳宜中從王爚手中接過了江萬裏的奏書,有些訝然。

按照江萬裏的意思,卻是勸他們與賈似道握手言和。

陳宜中登時便心生不願,然而再一想,又能如何呢?

如今賈似道一副在被李瑕弄死之前也要弄死他們的無賴姿態,朝廷總不能先戰賈似道、再戰李瑕。

謝道清問道:“諸卿以為如何?”

“臣以為社稷為重,確可先安撫賈似道……”

事實上,臨安宮城中這種君臣對奏對改變局勢能起到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了。

這日,收效甚微的對奏進行到了一半,曾淵子才遲遲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