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逃

巨大的九斿白纛已從陰山上移下來,重新矗立在大營裏。

忽必烈是前天行軍至此紮營,夜裏聽聞了塔察兒、愛不花的敗跡方才命人將白纛移至高山,終於在昨日天明時收攏了潰軍。

昨日大軍便再未起行,以張弘範為先鋒作戰,並散出探馬先了解了形勢。

夜裏,和禮霍孫到張弘範大營中往返傳遞了兩次消息,在天亮之後終於再次回到了大營……

兩頭大象正在營中走動,隨著它們邁動粗壯的四腳,象耳扇動,象鼻搖晃,顯得十分威猛。凡是前來汗帳奏事的人見了,不免感到心中震懾。

忽必烈南征大理時對大象十分喜愛,因此特意將他們帶回,離開前還要求大理進貢大象……只是隨著兀良合台戰死,貢象之事便沒了下文。

一座如宮殿一般大的金頂汗帳在營地的最中央。

帳篷由三十六根金柱支撐、五百根繩索固定,從一頭走到另一頭需要三百余步。兩層樓高,搭了樓梯上下。帳頂由金錦覆蓋,四角各設一只栩栩如生的金鷹,周圍掛滿了各色錦緞。

帳前立著兩面大旗,一面用漢字書著“大元”,另一面用蒙文書著“大蒙古國”,改國號為大元之後,大蒙古國的國號其實沒有廢除,蒙文文書中仍用此號。

而這座汗帳只由忽必烈一人居住,它的後方還有數個相對小一些的帳篷,那是察必皇後與其他皇後、妃子的斡魯朵帳篷。

和禮霍孫帶著幾人踏上柔軟的地毯,一路走進了汗帳。

他們來得不算早,帳內已經聚集了很多人了,許多將領們身上帶著濃烈的酒味、汗臭味,以及馬糞味,與帳中的熏香混在一起,成了一股奇怪的味道。

這味道就像是如今這個大元的現狀,融合。

和禮霍孫認為,這種融合恰恰是他的皇帝陛下的偉大之處。

帳中漢臣們站在一邊,蒙古人則站在另一邊,他猶豫了片刻,還是站到了蒙古臣子的一邊,只是站得比較靠邊。

又等了一會兒,忽必烈才緩緩從後方的小帳裏過來。

他披著鑲金邊的白色長袍,體格魁梧。圓臉,大胡子,走路時臉上的橫肉微微抖動。

像是大象。

但他比帳外的兩頭大象還要威嚴。

終於,忽必烈坐下,察必則帶著另外五個隨征的皇後在左右坐著。

“你們都到了。”

開口說了一句廢話,所有人連忙屏息靜聽。

以前蒙古大汗議事可不是這樣,不管是窩闊台在位還是蒙哥在位,諸王都是你一句、我一句不停地說,把大汗當作家長,但忽必烈不僅是家長,他還是皇帝。

一輩子追求的是皇帝的威嚴,偏偏所有人都害怕他了,他又顯出一副和藹仁慈的模樣。

“剛才我還在說,李瑕這個敵人就像是我年輕的時候。”忽必烈又道:“不喜歡美酒和美人,不喜歡金銀珠寶,不做荒唐的事,一心就想要打下更大的疆域,建立世上最偉大的帝國。”

有通譯跟著用漢語替他翻譯。

“李瑕似朕年少時,不好酒色、不嗜奢華……”

不得不說,在性格乏味這一點上,忽必烈確實與李瑕相像。

他不像成吉思汗喜歡搶奪敵人的妻女,不像窩闊台沉溺於酒色,他也沒有蒙哥那種很明顯的陰冷、易怒、固執等性格特點。

在宏大的志向面前,他的性情、喜好、信仰都可以讓步。信佛、信道、還是信儒?用蒙人、漢人、還是色目人?都不重要。

帳中大部人都聽得懂蒙語,借著這個時間已開始考慮忽必烈的意思。

張文謙首先應道:“李瑕遠遠不配與陛下相提並論。”

“不。”忽必烈道:“我不會吝嗇於誇獎他,為了能讓你們知道這是一個多可怕的敵人。”

一句話定了基調,眾人紛紛應答。

“大汗可以放心,我們不會再放過李瑕。”

“請陛下放心,臣等必不輕視李瑕。”

忽必烈道:“那就都說一說怎麽圍獵他。和禮霍孫,你從張弘範的大營回來了。”

和禮霍孫連忙出列應道:“是,臣已經把陛下的旨意傳遞給九拔都了。”

“給他們也說說。”

一張巨大的布制地圖被擡上來掛在了汗帳當中。

圖上的山川河流繪制得還是比較簡潔,但對於元軍而言,夠了。

以前的蒙古騎兵東征西討時,管它什麽冰川草原還是山林,直接便踏過去。

和禮霍孫先是道:“陛下,九拔都昨夜還打探到了一些軍情,遣麾下將領來報。”

“說。”

一名年輕將領便從和禮霍孫身後轉出來,鞠躬行禮道:“末將李庭,字勞山。女真人,本姓蒲察,因世居中原而改李姓。”

若是運氣好,這般報了姓名,能得到陛下賜的蒙古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