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釋俘(第2/3頁)

話到這裏,李瑕目光看向窗外。

說的雖是李昭成與嚴雲雲之事,但他與劉黑馬又何嘗不是如此?

但李瑕還是道:“她不可能看上你,死心吧。”

李昭成只覺心痛。

李瑕不理會他這種心痛,又道:“她看你相貌好,與你好了一次。但相貌這種事,也就這一點作用了。之後的,看的始終是人本身……”

“二郎別說了……別說了……我懂……”

李昭成背過身,吸了吸鼻子,努力保持著語態的平穩。

“但讓我平靜一陣子可好?我暫時,實在不想娶劉家女……”

“想多了,劉黑馬也不會答應將女兒嫁你,去忙吧。”

……

“劉黑馬絕不可能答應,何必杞人憂天?老道早便說過,你為人須灑脫些。”

郝修陽轉身,自書櫃中翻出一本《抱樸子》遞在李昭成手裏。

“借你了,修身養性吧。”

李昭成接了經書,無奈地嘆息了一聲,道:“在二弟面前,總覺……我仿佛稚幼小兒。”

“他那人……”

郝修陽喃喃了一句,也不知該怎麽說李瑕,最後搓了搓手臂。

“真冷。”

他家裏雇了許多個侍女,但擔心說話時被她們聽到,李昭成一來,他便讓她們都退下去,許多事便要自己做了。

此時已是入了夜,冷得厲害。郝修陽出屋,拿鐵鉗子鉗了一塊煤炭擱進爐子裏,又拿起一壺酒溫著。

“看看這煤炭。”

“樣式倒古怪。”

“蜂窩煤,你去臨安之前還未制出來……天冷了啊,沒點東西取暖,人該受凍了,尤其是老道這般老邁。”

郝修陽也有感慨,拿了毯子披在身上,倚在火爐邊,有許多話想談,一時又不知如何談起。

“劉黑馬、關中、煤炭……李節帥這人,心裏事多……如何言之呢?便談這取暖吧,漢代以來雖有煤炭,終是少,百姓入冬須伐木取暖。

關中之地,山林漸減,祖宗時嚴禁伐桑,四十二尺為一計,三計以上,死罪。大宋承平年間,每逢入冬,三司出炭數十萬減半價以濟貧民……”

話到這裏,郝修陽指了指火爐裏的蜂窩煤。

“小物件,做出來不難……李節帥往臨安前,給了老道這厚厚一摞文稿,有些難造,如這般好造之物也多。難的,是要如何給每家每戶用上。

老道花費兩月光景,在華鎣山勘到有煤,然如何?田地需人種、水利需人修、道路需人開、鐵石需人采、采回來需人制……樣樣需人,而人,得吃飽飯,先得種上田。蜀地只這些人口,而老道手底下又有幾人?

其中難處,遠不止這些。

入冬取暖,僅有這煤炭,不足矣,還須有衣裳,葛、麻、蠶絲不足保暖,李節帥言須在川蜀廣種棉花,所謂‘徑從南浦攜書笈,吉貝裳衣皂帽帷’,吉貝裳衣,他稱‘棉衣’,早已有之,推行卻難。

派人往南邊尋了吉貝種子,四個月光景歸來,倒是有了種子,待來年春耕,也不知幾家又願將土地改種棉花?

老道手裏這一攤子事,利於民,必是利於民啊。早日開始做了,明歲稍解南鄭縣城百姓之寒,兩三載稍解漢中百姓之寒。六七載,或稍解川蜀百姓之寒。然無一二十年光景,改不了國勢。

李節帥之所以欲取關中,老道能明白,關中有牛羊馬匹,此為畜力,有羊毛、有煤炭、有人口,還有功勞名義威望,皆他急求之物。取了關中,他又欲取山西,以求有開采好的煤山鐵山。

而李節帥有的這些東西,蜂窩煤、棉衣,以及他這份濟民之心,亦該是關中百姓所需之物。

可惜,他沒這份兵勢,故而他想拉攏劉黑馬……成不成的,老道不懂,今夜只感慨他心中事多。就任一方,衣食住行,樣樣都不簡單。”

聽著郝修陽這長長一段感慨,李昭成頗覺慚愧。

有些事,往往是地位決定想法。往年,只想開個酒樓,如今因為李瑕,他的志向便有些不同了。

“既如此說了,娶劉家女便是。”

“哈,老道說了,劉黑馬不可能將女兒嫁你。”

郝修陽哂笑一聲,拿起一旁的一堆木制零件擺弄起來。

李昭成知道這是什麽,接過一塊木頭,拿小刀雕刻起來。

他手很穩,雕得很細致。

過了好一會,赦修陽已坐在躺椅上睡著了。

李昭成心想著嚴雲雲之事,不願回家獨自待著,依舊坐在那雕刻著這些木頭,偶爾起身去添了些炭火。

一整夜便這般過去。

待天明,郝修陽醒來,已不見了李昭成,想必又是去處理文書了。

他轉頭一看,見案上那幾組模器已然做好了,拿起來看了看,嘆息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