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大逆不道(第3/3頁)

不過,北宮同樣遭到了攻擊,不僅如此,朱雀門、東明門、朔平門均有大軍圍堵,能逃到哪裏去?

從懸在高空中的復道走過,陸離心中泛起各種猜想。

“這次東漢末年之行,倒是長了見識。”姜勝感慨道:“這復道遠比後世的立交橋壯觀多了。”

“蒼龍等闕亦是如此。”

順利拿到傳國玉璽的潘明心情大好,接了一句:“只要到達偃師就不怕迷路,哪怕隔著四十裏,也能看到高大的宮闕。”

“老陸在想什麽?”王黎開口詢問。

“張讓等人挾持兩位皇子前往北宮,不知是困在其中,還是順利出逃北邙。”

“肯定是跑掉了,狡兔三窟,像十常侍這種人,恐怕比天子更加了解宮城結構,指不定哪裏藏著通往城外的密道呢。”

“沒錯,不必浪費時間了,翻過宮墻提前在那裏等待吧。”

三言兩語之間,陸離同意了,畢竟北宮之內亂兵不少,萬一被什麽人暗中記住相貌,可就麻煩了。

於是,下了復道之後,眾人找了個比較偏僻的地方翻了出去。

事實上,他們賭對了。

張讓等人逃出南宮之後,發現北宮只是情況稍好罷了,遲早會被攻破,到時候照樣得死。

幸好,翦滅群雄、重塑漢室天下的光武皇帝,在翻新皇城地基時,下令建造大量的排水渠,有暴露在地面的陽渠,也有埋在地下的陰渠。

其中有一部分陰渠並不用於排水,而是通往北郊的密道——

這位打過天下的皇帝為子孫考慮得太多,早已看清世間難有不朽王朝,希望有一天宮城萬一出現兵亂,他的後人能走密道跑出去,招兵勤王、隱姓埋名都行。

可惜便宜了張讓等人,他們服侍兩代君王,靈帝甚至說過: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

而身為天子的父母,怎麽可能不知道密道在哪裏?

推開供奉祖宗靈位的香案,把地磚撬起便是了。

當然,對於皇權的畏懼,十常侍磕了好幾頭才走。

另外,此次出逃算不上太倉促,史侯與董侯身邊跟著百十名羽林衛,而十常侍中武力值最高的蹇碩,以及後起之秀尚方監渠穆也都跟了上來。

卯時,天色微亮。

走在前面探路的蹇碩頓住了腳步,借著張讓手中的夜明珠,史侯劉辯的臉色再度白了一分。

頭頂一片黑漆,沒有一絲亮光照射進來,不過倒是多出了細微流水聲,這讓渠穆略感欣慰——

光武皇帝雄才大略,沒有坑騙他們,這密道果然通往城郊。

氣隨水動,水動氣存。

地下有活水存在就說明有空氣流通,否則水不會流動,而且,就算上去的通道被堵住,他們也不會窒息而亡。

“渠穆,你保護好兩位皇子。”

蹇碩受夠了蜷縮而行,對於身材魁梧的他來說,這樣太過憋屈。

而現在終於離開雒陽城,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他決定轟開一條路。

“諾。”

負責殿後的渠穆擠上前,擋在史侯與董侯前方,至於另外幾名常侍,用不著他操心,這些人亦非庸手。

緊接著,一聲聲悶響傳出,若非顧及造成的動靜太大,引來百姓關注,蹇碩早就出去了,但即便如此,一次次轟擊之下,昏暗的密道也漸漸浮現出亮光。

最後,水流與月光一同灑落。

尚方監渠穆隨手一揮將其擋住,這讓年幼的劉協和劉辯不禁對其心生幾分好感。

可是,他們心中憤怒、驚慌、害怕仍舊在縈繞,父皇突然駕崩、亂軍發瘋似的進攻皇城。

一路行來,遍地死屍,平日裏盡心照顧皇族起居的寺人、用生命維護皇族顏面的護衛,盡數被殺。

當被蹇碩抱出密室的瞬間,最有資格成為天子的史侯長長地呼吸了幾口氣,貪婪地享受著新鮮空氣,而後說了今夜第一句話:“入宮的那些甲兵,要做甚?”

“是打算趕走我們,另立新朝嗎?”

蹇碩聽罷一時失語。

士人打的旗號一直是:誅滅十常侍。

仿佛這麽做就能使天下安寧一般,可他們哪有這等本事?

“殿下,吾等先離開此地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