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賑災 派誰去呢?

農歷六月, 烈日炎炎。

黎蕎下了早朝之後回到翰林院,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拎起茶壺倒了杯涼茶。

半壺涼茶灌下去,火燒火燎的喉嚨終於好受一些了。

當了五品官之後, 黎蕎就需要上早朝了。

但是,排在他前面的大官兒依舊很多,他現在依舊得站在太極殿外。

不過,和從前相比,他已經有不小的進步了, 他現在站在距離大殿門口兩米遠的地方。

這個位置雖靠近了盛鴻,但依舊是風能吹著、太陽能曬著, 和從前站在廣場上沒什麽區別。

從前十日一上朝, 他一個月只需要受三次罪。

但現在,他兩日一上朝,大夏天的, 他站在殿門外, 身上的官袍還得穿戴整齊,一個多時辰的早朝下來, 他被曬的身上的汗水就沒下去過。

從懷中掏出帕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他抓著大蒲扇坐在了椅子上。

還是得繼續往上升,不然每兩日一次的上朝可太受罪了。

當上五品官大半個月了, 這大半個月來, 盛鴻並沒有召他入宮讓他講解經書史書等各類書籍的疑惑, 翰林院除了他,還有三位侍讀學士, 各個都是飽學之士, 有這三位侍讀學士在, 想來盛鴻在讀書中真的有疑惑, 那也不會喊他過去解惑。

咳,盛鴻是知道他到底有幾斤幾兩的。

所以,這大半個月來,他每日老老實實的看書,然後每隔幾日就去給庶吉士講課。

他講課的內容不是三史三傳那些,而是自由發揮,他想講什麽就講什麽。

論真才實學,那幫庶吉士各個也都是學富五車,都比他牛逼,所以他講課時講的不是書本上的內容。

他講的是如何做一個百姓心目中的好官。

他是從底層爬上來的,他出身農家,而且他也有非常辛苦的賣魚經歷,他的夫郎陶竹,更是有一人撐起全家的更辛苦的經歷。

在這個問題上,他真的很有發言權。

他給這些庶吉士講課時,首先是強調農人的不易。

靠天吃飯,在田地裏刨食,抗風險能力極其低,一旦家中有人生病或者是遇見什麽事,那就得賣田地甚至是賣人。

這麽不堪一擊的群體,卻是一個王朝的基石,稅收,兵役徭役等,都是靠這個群體撐著。

這個群體如此重要,卻又那麽脆弱,為官者既然吃了他們種的糧食,拿了他們交的賦稅,那自然有保護他們的義務。

民可以沒有官兒,但官兒若是沒有了民,那還是官兒麽?

……

總之,他根據盛鴻一貫強調的民富才能國安的思路,向這些庶吉士闡述民與官相輔相成的道理。

就目前為止,他這一番樸實的道理還挺能服眾,那幫庶吉士並沒有提出異議——

當然,也可能是這些人有異議,但不願意與他起沖突,所以懶得反駁他。

畢竟他現在在翰林院,看上去比杜故勤更有前途,而這些庶吉士連官兒都不是,哪裏敢反駁他。

他不知道這些人到底聽進去了多少,但只要有一人聽進去了,那他就不算做無用功。

搖晃著手中的大蒲扇,他翻開昨日未看完的前朝一位大儒對《春秋》作的注釋書,準備繼續看。

一上午在讀書中度過。

中午,翰林院的飯食依舊沒什麽滋味,再加上天氣炎熱,更是讓人沒有胃口。

但這不包括黎蕎。

將他自己那份飯吃完,他也不午休,而是繼續看書。

盛鴻讓他多看書,那就多看書,他正經讀書的時間太短,此時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那才能對得起侍讀學士這一官職。

下午四點,下班。

冬日這個點有可能天都快黑了,但夏日,此時太陽的威力僅次於中午,陶竹在牛車裏放了兩個冰盆,牛車裏的溫度依舊燙人。

陶竹對接他下班的興致不減,大熱天的也非得過來,黎蕎瞧著他額頭上細密的汗珠,無奈道:“明日在家陪著倆崽子吧,這種天氣,隨便動彈一下就是滿身汗。”

“今天是有正事兒。”

陶竹笑著招呼他上牛車:“我看中了一處宅子,咱們倆一起去看看。”

黎蕎去年冬天就說要買宅子,但一直沒看到合適的,陶竹出了月子之後,便把這個活計接了過去。

他今天看中的這個宅子,距離現在的家有些遠,隔了好幾條巷子,但挺適合改造。

陶竹有些拿不定主意,便拉著黎蕎過去一起看。

這宅子帶一個小側院,可以將這個小側院改造成黎蕎所說的暖房,並不會影響整個宅子。

黎蕎看完這宅子,也心動了,而且這宅子還大,是個四進的,今後家裏人越來越多,眼下這三進的宅子有些住不下了。

“先買下,等二叔春生哥他們來了,就有地方住了。”

反正不差錢,管他冬天住不住,先買下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