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婚期(第2/5頁)

“六月初六?”

崔寄夢微訝,眼下是四月中旬,那豈不是還剩一個半月?一想到幾十日後,他們就是夫妻了,又沒來頭地羞赧。

謝泠舟笑問:“怎麽,不願嫁?”

她忙搖頭:“我只是不敢置信,六月初會不會太早了,來得及準備麽?”

“不早。”謝泠舟很篤定,“一日不成婚,我一日不放心。”

想到這些時日的分離,崔寄夢心裏亦是一陣鈍痛,抱住他:“我也是。”

王中書入獄,中書省勢必要亂一陣,謝泠舟稍後還要趕回衙署。他們相擁著在杏林深處廝磨片刻,直到唇舌發麻才分開。

宮變一事很快有了後續,王中書等人結黨營私,於十年前陷害江虞兩家,如今又教唆皇子圖謀不軌,處斬立決。而王家因王二爺及時回頭,與兄長撇清聯系,並主動供出族中及朝中從犯,最終被判抄家,族中涉事者處斬刑,其余悉數流放。

至於王飛雁,因謝家二房稱其與謝二郎已定親,只差最後一項,長公主和崔寄夢入宮面聖時替她求情,最終按外嫁之女不從母族之罪處置。

眼下崔寄夢和長公主正在禦書房,皇帝問她:“朕答應過你的賞賜,可想好了?”

崔寄夢跪在下方,那日回去後,她思前想後,隱隱覺得宮變雖是二皇子一派主導的,但說不定有陛下在推波助瀾。至少從表兄所說朝廷對那幾個世家的懲戒來看,這場宮變,受益最大的,似乎是陛下。

皇家對世家的忌憚永遠不會少,謝家雖早已開始自斷臂膀,以求明哲保身,但誰又說得準?

她涉世不深,對權利鬥爭更是不甚了解,能做的甚少,只求不要再因自己身世給謝家添亂,便道:“回陛下,得蒙陛下信賴,已是民女之幸,不奢求賞賜,只是,陛下雖信賴民女,但有關民女身世的謠言,仍是讓民女食不安寢,民女不過一介孤女,得蒙外祖家庇護,不勝感激,只求不因這一謠言,讓有心之人汙蔑外祖家。”

皇帝了然一笑:“你是想給謝家求一個安心,朕準了。”

爾後他擬了手諭,稱已故崔夫人及其獨女與成義王無關,任何人不得以此做文章為難謝家及崔家,蓋印後交由崔寄夢保管。

從皇宮出來後,長公主曼聲問:“你可是有護駕之功,就要這麽一個賞賜,不大劃算呢?”

崔寄夢垂睫,那日她趕到時,武衛將軍毫不意外,甚至有意拖延,想必是陛下授意,就算沒有她,武衛將軍也會及時趕到,那道密旨倒像給她一個台階,她笑了笑:“能全身而退我已足夠滿足。”

長公主幽幽道:“你表兄便是如此說的,還跟本宮打了個賭。”

他還真是喜歡與人打賭,崔寄夢覺得好笑,好奇地湊近了些:“殿下您將什麽輸給表兄了?”

“幾本琴譜罷了。”長公主說著,想起一人,“對了,你那師父不日要離京,好歹相識一場,本宮給他備些禮吧,回頭你幫著轉交。”

馬車到了長公主府,謝泠舟正等著她,二人取了東西,便往城西琴館去,路上謝泠舟同她說起趙疏和江聞雪的關系。

崔寄夢才知,原來江家當年有三兄妹,江照殊是長兄,因與謝泠舟一道師從京中某名儒而成為好友,而江聞雪和江映月是孿生姐妹。

至於趙疏,本名李言,是江家祖父舊部之子,少時流落在外,後來被尋回寄養在江家,論輩分算是江家三個孩子的小叔叔,當年與謝泠舟因琴結交。江家出事後,趙疏帶著三兄妹一道逃走,卻在半道走散,江照殊為救趙疏而死,此後趙疏便把替江家翻案奉為畢生願望,以琴師的身份四處周旋。

說完這長長一串故事,他們正好到了琴館,崔寄夢見到了江聞雪。

她略顯遲疑,想到方才表兄說的那些故事,又替她心酸,和往常一樣上前:“我現在該叫阿雪姐姐,還是阿辭哥哥啊?”

江聞雪依舊一身利落的男子裝扮,大概家中沉冤得雪,沒了憂心事,相比從前的清冷,眉眼間多了些柔和,笑容亦輕松多了:“暫且叫哥哥吧,這樣待下月你們成婚後,我便可以讓團哥兒叫我聲義兄。”

崔寄夢明白她玩笑背後的心意,無論是阿辭還是江聞雪,都是她信任的親人,她輕輕攬住她的胳膊:“正好,成婚那日,我要讓哥哥背我上轎。”

原本她是要從皎梨院出嫁到沉水院的,但前些日子武衛大將軍認了她做義女,將軍夫婦一合計,覺得她從謝家嫁到謝家,聽著太過心酸,不如讓她從將軍府出嫁,顯得有所倚仗,而非一個身後無人的孤女。

崔寄夢和謝家人信得過大將軍夫婦,皆同意了。按舊俗,新人婚前一月不得見面,待嫁新娘子不得出來,過幾日她便要去將軍府暫住,這才趁還能出門時出來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