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見(第2/3頁)

白日他在朝堂上爾虞我詐,夜裏就回到佛堂,當個清心寡欲的貴公子和尚。

謝泠嶼甚至無法想象將來兄長新婚之夜,冷著臉與妻子圓房的模樣。

他笑著跨入佛堂,正堂有一樽高達一丈的大佛,莊嚴肅穆,往裏走是一處書房,兄長正端坐案前,提筆寫著什麽。

察覺到他來了,謝泠舟眼皮子也不擡,抄經的手依舊平穩。

謝泠嶼想起方才他看表妹如同看一塊石頭的眼神,又慶幸又好笑,“兄長不會真的要當和尚吧?”

謝泠舟未理會他。

謝泠嶼自討沒趣,這位兄長只比他大三歲,但卻穩妥持重,叫家中弟妹心生敬畏,他斂起不正經,清了清嗓子。

“先前,多謝兄長替我救了表妹。”

謝泠舟執筆的手微頓,沉默須臾後反問:“救崔表妹的人,不是二弟?”

“對對,是我!”謝泠嶼一拍大腿,笑道:“總之多謝兄長。”

那日他聽府裏人說崔家表妹非但不像先前傳的那般醜,還貌若天仙!內心悸動,在前院流連,想來個偶遇,誰知苦等半日,只等來表妹落水的消息。

趕到湖邊時,人已散盡,湖面殘存漣漪,想來表妹已被救起,謝泠嶼松了口氣,剛要離開,見兄長正匆匆折返,走到水邊,在低頭找東西。

青年渾身濕透,外衫不翼而飛,身後烏發濕透,鬢邊貼著幾縷亂發。

謝泠嶼猜是兄長救了表妹,正想詢問,謝泠舟卻一挑眉,將他拉下水,好在他水性極好,並未傷著,只是衣衫濕透。

謝泠嶼狼狽地爬上來,正要質問他為何突然兄弟反目,謝泠舟淡淡看了他一眼,話語平和但近乎威脅。

“方才下水救人的,是二弟你。”

說罷東西也不找了,徑自離開,留謝泠嶼在岸邊一臉呆愣。

直到皎梨院派人前來致謝,他才知原是兄長救人後,對表妹的侍婢自稱是謝家二公子,還勒令在場者守口如瓶。

他和崔家表妹本就有婚約,兄長救人情急,事後為顧全大局,也合情合理。

但為何不先告知他,而是拉他下水弄濕衣服?難道是怕他不認賬?

當時謝泠嶼暗道不妙,難不成是下人騙他,這崔家表妹當真貌若無鹽,兄長怕被訛上屆時得娶她才如此。

憶及此,謝泠嶼不由發笑。

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正好,母親對他和崔表妹的婚事一直有顧慮,想讓他和王家表妹議親。

兄長此舉無異於幫了他。

謝泠嶼笑道:“兄長思慮周全,將來我若娶到表妹,兄長功不可沒!”

角落裏謝泠舟的護衛雲飛聽到了,忍不住抵著嘴角悶咳兩聲,收到謝泠舟一記輕飄飄的眼風,才憋回笑。

二公子還是不夠了解公子,公子不想娶,便是以命相逼,也不會屈從。

之所以說是二公子救的,是因為不願與他人扯上幹系,怕屆時表姑娘還要過來道謝,擾他清靜罷了。

且公子極其不喜歡被他人觸碰,那日救人回來後一臉陰沉,洗了好久的手。

這會謝泠嶼剛走,謝泠舟又是眉頭緊蹙,對著自個的雙手發呆。

雲飛不禁懷疑,興許先前的傳言是真的?公子不喜歡女子。

*

回到皎梨院,崔寄夢思緒萬千。

外祖家中眾人待她都很好,雖只字不提婚約,只談親情,但已足矣。

只不過,今日外祖母聽到阿娘留下那番話,如此震驚沉痛,想來不是她傳錯話,而是其中另有緣由。

可阿娘話裏究竟有何深意,為何她要說自己孤苦之身?

早年阿娘多次給二老去信,卻收不到回信,以為母家拋棄了她。

後來的事,更是怪異。

那時祖母已接納阿娘,婆媳二人關系融洽,祖母甚至勸阿娘改嫁回京陵,阿娘不願,老人家還親自給謝氏二老去信。

然而謝氏始終沒回信,幾個月後,阿娘收到一封來自京陵的信。

看完信阿娘波瀾不驚把信燒了,家中風平浪靜過了一個月。

而後突然有一天,阿娘瘋了。

與那封信可是有關?

崔寄夢壓下思緒,如今她到了謝府,可以慢慢確認,只是,她告誡自己。

千萬別走阿娘的老路。

便是二表兄對她再好,也要守禮自重,不可在成婚前就與他越雷池,落水那次……算是意外。

崔寄夢嘆了口氣,逼迫自己不去想那些叫人臉熱的記憶和夢境。

這一日百感交集,夜裏她做了很多個夢,從桂林郡夢到京陵,從阿娘,到祖母、外祖母,又夢見阿辭哥哥。

他持劍孤身而立,身姿清冷,同她說:“阿夢,我不喜歡姑娘家。”

而後一陣風刮過,她來到杏林,長身而立的人變成了那位大表兄。

她呆呆望著他,把礙於禮節不敢說出來的那句話,在夢裏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