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君王已老(第2/4頁)

“大人,許久不見!”陳延拱手。

翰林院清貴,這兒的事也不多,基本就是幫陛下打打下手,偶爾有庶吉士、編修去宮中講學、或者是擬旨。

當然,作為掌院大學士,翰林院的調度工作、主持翰林院養望、參與科舉、入宮伴駕、編書,他也是逃不開的。

但總的來說,這裏是個閑差,因為能進翰林院的,大部分是聰明人。

在滿是聰明人的單位裏當老大,總不會太難過。

事實也正如此,陳延深秋上馬,大學士的位置剛剛坐穩,就開始為陛下撰寫個人志。

寫書對於陳延這個文科生來說,是個簡單的差事,再者,在陛下的要求中,此書不同於‘史書’,傳世、讓天子自己觀瞻的意義比較大。

所以陳延寫起來就更輕松了。

輕松到他白天在翰林院裏奮筆疾書,夜裏還能回家,和妻子兒女說一說基礎物理。

陳延做翰林院大學士的第一年,便是如此的輕輕松松、快快樂樂。

-

陳延做大學士的第二年,恰逢三年一度的會試。

這一年,他將更多的目光放在了科舉、民生上。

目光的轉移,令他發現,近年來,參與會試的舉子越來越卷了,昔年是從華美文章到做實幹派,如今,大抵是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這做實事的文章,也能文采飛揚了。

華美文章令人目不暇接,舉子們口中的‘風土人情’,也叫陳延領略了一下各地都在上揚的經濟。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翰林院也迎來了新鮮的血液。

那意氣風發的少年郎,眉目裏含著光的小編修,這一年,陳延想過從裏面挑一挑適合的女婿。

然,一生一世一雙人者畢竟難找,這一屆許多人都已有了通房或者已經定了親。

陳延有心將目光移到世家之中,但聽著那‘四十無子’方能納妾,他又頭痛。

這聽起來很好,那若月兒真的四十無子呢?

這一年,他去問女兒,卻得到了一句:我又不著急。

好吧,於是陳延和茵茵決定,這女兒,再養幾年也罷,無所謂。

精彩的一年過去,翰林院中,新人出頭,陛下也有了新的偏愛的少年郎,不過陳延依舊是所有人中,被點的最多的。

……

如水的時光就這樣悄然的過去。

四海升平,天下無大災,雖然陛下偶爾昏聵一下下、偶爾小心眼一下下,但歷史的車輪寬廣,並不在乎小小的路不平。

在陳延的眼中,大名朝依舊急速發展著。

因為前期書塾的鋪墊,加上糧食並不緊缺,邊境太平,識字的人變得越來越多,工匠也變得越來也多。

工匠一多,各種各樣的發明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而文字令人的見識增長,我朝又並不限制行商。

許多心思活泛的人背著本地研究出的新器具,前往其他各地,互相貿易往來,經濟也變得格外發達。

陳延站在高高的山峰之中看著下面的一切,感覺到名朝已經很解決他記憶中的宋朝了。

只是大名比大宋更完美一些,沒有重武輕文,武將還保持著相當的地位。

他想,自己有生之年,會不會真的迎來小資本主義經濟的稍稍萌芽呢?

他不知道,只覺得,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民智開放、後面的幾任君王又不給力,可能民眾真的會起義。

在陳延的胡思亂想之中,偏居一隅的大名,忽然迎來了海上的客人。

作為後世之人,陳延是拒絕海禁派的中堅力量,他支持航海,與外國人貿易,是以,幾年的時間,海上的航路搭建得很快。

新的種子,新的器具、新的理念,以及更多的錢,逐漸傳入中原。

人民變得更加富足,因為大家都有錢,所有很巧妙的,‘天下大同’出現了。

因為大家都過得很好,所以不必‘鋌而走險’,治安變好,人口變多,大名在陛下六十這年,進入了空前的盛世。

這一年,朗月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沒錯,是女鵝自己找的,在陳延眼裏,這個女婿什麽都不好,就是高了點、好看了點、體貼了點。文采非常一般、武藝倒是很高強。

他不太想同意,但是看著朗月喜歡,還是同意了。

新女婿是個小將軍,朗月和他成親之後,就遠遊、陪他去任上了,長大的小鳥飛出了巢穴,雖然陳延已經是個四五十歲的老權臣了,在這個時候,還是忍不住抹起了眼淚。

有一次和天子聊起朗月,陳延一時控制不住哭了,差點逗得陛下笑岔氣。

“清遠,你可真是……”天子找不出形容詞,只是想笑,笑過之後,他表情又略略收斂,“不過你與月兒,倒是父女情深。”

提及父女情深,他表情有些復雜。

陳延知道,他這是想起了自己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