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拒婚(第2/3頁)

陳延:……

這可真是一句很不詳的話,氣象異常在這個時代,極易催生大災。所以陳延憂思了一句:“不知這雨什麽時候能停。”

“雨急便驟,應該快了。”葉問看了眼外頭黑沉的天,不太確定地說道。

談了幾句,上朝的時間便到了,二人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又一天的打工生涯開始了,冗長的早朝結束了,陳延提著衣裳回工部,走過屋檐的片刻,他擡頭看雨,雨水如珠簾般連綿不絕,一點都沒有變小的趨勢。

他有些憂心,還好,在擔憂了小半天後,雨終於慢慢停了。

天終於隱隱放晴,在雨水折騰下苦不堪言的百姓終於可以穿著出來處理路上的積水,瓦上的小漏了,陳延回家的時候管家告訴他茵茵和朗月都不在家。

聽說是因為慈恩堂的屋頂破了,裏面許多幼童淋雨受了風,二人過去幫忙了。

一聽這個,陳延立刻吩咐廚房裏準備好了姜湯。

天色逐漸黑沉,二人才終於回來,洗澡用飯喝姜湯後,已經有些晚了,明日是休沐,陳延說:“趁著明天不下雨,我們先去工坊裏接一下爹娘吧。”

老兩口雖然卸下了江南那邊的事,但這麽多年做生意,他們早成了閑不住的人。

這不,知道茵茵在郊外有點事業,兩個人二話不說就擼起袖子一起幹了,因為無所牽掛(孩兒大了),在工坊的時間比茵茵更多。

“好!”

但陳延的計劃很快又被老頭打破了,因為才剛停了一夜的雨,又開始下了。

而這一次,斷斷續續,足足下了兩天。

京城的路變得十分泥濘難走,城內的藥堂近日生意特別好、受天氣影響,炭火、木柴、生姜的價格都在持續走高,總之,這一切都有一種很不好的傾向。

陳延有些擔憂,倒不是擔憂京城,畢竟京城雖然有內澇,但因為排水做得好,內澇並不嚴重,加之京城附近也沒有什麽寬闊的河流,下些雨頂多生活麻煩。

他擔憂的是京城以外的地方,若是臨水區域也這樣降雨,怕是容易產生洪澇災害進而潰堤。

若遇天災,誰人不是螻蟻。

還好,擔憂了小半個月,京中一直沒有收到奏表,想來只是京城這邊天氣異常了幾天,有識之士們紛紛安下心來,但現實很快教育他們:安心安得太早了。

因為就在某個夜裏,京城逐漸回暖,養心殿燭火滅後,一封八百裏加急被送入宮中,一刹間燈火通明、侍衛們自皇城向外,奔入了幾個機要大臣府內,眾人匆匆合衣入宮,在天子黑沉的臉色中聽到了一個極其不好的消息。

“西江府連日大雨,水位高漲,府內數縣洪澇、豐宜縣內江口潰堤,豐宜潰堤後其下遊堤岸亦搖搖欲墜……西江府數如今已有數萬百姓受災。”

這何以是咯噔兩個字能概括的消息。

數萬百姓受災……

高台上眼眶青黑的天子掃了一眼眾人,沉聲道:“西江府知府在巡查堤岸中被水沖走,已在任上殉職,西江府如今無人可領,賑災迫在眉睫。”

這是陛下繼位以來,遇到的最大的自然災害,店內燈火通明,幾個大臣坐在椅子上陪天子商討了大半夜。

在爭執、交流中,隔日清晨的早朝,數道聖旨齊下,一、西江府在上一任天子手上就決堤過,所以成宇帝即位後,手上不緊的時候撥過許多款令上一任工部尚書修堤,然八百裏加急上卻說,豐宜縣堤壩在小水位的時候就垮塌了,天子震怒,立刻令人提了已在榮養的工部尚書,查到他有中飽私囊後,就抄了他的家。

其二,西江知府殉職、知州殉職,而今西江群龍無首,陛下即刻選派了昔年的治水能臣方潮平、現任工部尚書陳延前往西江府賑災。人先往,後續由一邊將自京城、西江府周圍調送糧草,賑濟災民。

數管齊下,有血腥、有安撫,道道書令傳到西江,總令百姓有了盼頭。

他們期盼著——

而陳延和方潮平,已經在疾奔前往西江的路上。

陳延甚至來不及和茵茵多道別,只收拾了一些衣物,就忙不叠趕來了,同方潮平和眾侍衛奔波在路上,陳延看著前頭那個雖然精瘦、但完全不畏風餐露宿度、面色沉肅的方大人後,陳延覺得成宇帝在派遣人這事兒上是有些天賦,挺靠譜的。

而另一邊,方潮平也在打量陳延。

他治水不是一天兩天了,不是他老方自誇,這朝堂內,沒有哪個官治水能比得上他的,是以,他對天子遣派一個年紀小又官職高的人陪同自己去賑災,他是有些不願的。

雖然這位陳大人在民間的名聲素來不錯。

但這種做出了成績的人,有時十分自視甚高……總會為他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不過這位陳大人好像還不錯,至少這樣的趕路不說清苦,人看著也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