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難思量(第2/3頁)

妻子所承之望與他十分契合,陳延眉眼柔和,滿目繾綣,應道:“對,我們要好好做出一番事業來。”

“令百理,枯木出新芽,繁華遍地,百姓樂安家。”

-

與此同時,千裏之外的京城。

權利的中心,波鬥總是很多,同陳延猜想的一樣,變法之風的確停歇了一會兒,一條鞭法,也的確溫和了許多。

但再溫和,它也是一把架在世家頭上的刀。

現下葉尚書還在家中丁憂,葉系一脈在京官中稍高一些的,也就是葉問一人。獨木難支,陛下見此,卻給了他極大的寵信。

姜定修聞弦歌而知雅意,也隨上意給了葉問許多關照。

可饒是如此,他還少滄桑了許多,歲月與磨礪,終於帶走了他身上如玉公子的氣息,曾要走清流之路的葉問,身上也多了幾分帶著血色的凜冽。

但走上這條孤獨、覆滿荊棘的路,葉問並不後悔,只是有時會覺得愧對妻兒。

“明明承諾過,要讓你與孩兒過上好日子……”葉問摟著秀秀,有些疲憊道。

“說什麽呢,我覺得這樣很好。”秀秀對變法也有自己的見地,“為民謀福祉,敢於當先,再說了,我們有吃有喝,哪裏過得不好了。”

京城的生意做不成,秀秀已經差人去江南做了點生意,雖然路途遠,傳信有些不便,但這是一場成功的開始。

“再等等。”葉問攥住秀秀的手,“等明年,爹就丁憂回來了,暫看爹回來之後是什麽位置,若於上,我們便可急流勇退了。”

他在清流學子中的名望已經到了一個小極限了,能做的也到了,若有新刀,陛下也有意再扶新人了。

“那時候,我們就和二弟一樣外放,尋一山清水秀之州府,一展抱負。”

“好啊。”說話間,秀秀將目光投向南方的位置,喃喃道:“就是不知道康弟他們在百理如何了。”

千裏寄思量,親人的惦念,總隨信而來,熨帖人的心房。

陳延在收到葉問這封講京城變法、葉大人即將丁憂後回京、他也欲尋外放之信的時候,已經是七月中旬了。

這時候雖然已經是秋天,但秋意裏,還帶著點夏日的尾巴,天還是很幹,有些炎熱。

同樣的,這也是百理府今年最重要的時節,因為——秋收啦。

麥子很給力的在田間變成了金黃的顏色,它們顆粒飽滿,在秋日的陽光下彎著腰,讓人看著十分喜愛。

隨著豐收季節的到來,百理府各地的農莊都開始沸騰了,哪個人不旁敲側擊問一問農莊的主人,昔日裏知府大人說的遷戶至此還算不算數,選人到底是何種選法,這選來了地是自己挑還是讓大人分。

他們有些人有私心,甚至不敢把分地的消息帶回去,因為怕競爭。

人員沸騰,無它,因為每個人都在金黃的麥苗裏,看見了由自己掌握的富足的未來。

陳延樂見於看見這一幕,但這樣的‘爭’還不夠,他要讓大部分的百姓,都參與到這場遷戶之中來。

是以,百理府第一屆舂麥大會,在金秋時節,在麥子曬幹後,於各地農莊,拉開了序幕。

這次舂麥大會,陳延借鑒了前世遊園會的一種形式,他廣發布告,從府城到縣城,從縣城到村落,甚至暗中許言,山上的隱戶們若想下山一觀,也是可以的。

本次舂麥會地點,就定在各州府、縣衙的農莊邊,現場將曬幹的麥子全部舂成小麥粉,然後用小麥粉制作一些餅類的點心,分發給圍觀的群眾。

再由組織地的農莊派人輪番講解,麥如何產生、如何科學種麥,各地麥田田收幾何,務必讓所有人都知道,此次豐收,麥子的畝產,已足矣作為一年的口糧。

再藉由書塾人之口,向外宣發,他將引一些人,於農莊邊立新村,遷人前來種田。

計劃是很好的,陳延反復斟酌,認為若活動沒有問題,此行必勝。

-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百理府已經許多年沒有這麽熱鬧過了,官鋪內、衙門內、城門口,每日都有衙役在旁邊大聲念著布告,說本府知府將在九九重陽之日,於本地農莊內舉辦什麽為期九日的‘舂麥會’。

眾人不知道這是什麽東西,但據衙役所說,這是大老爺弄出來的好東西。

但凡去了的人,都可以在農莊裏吃到一個糧餅子,想去的人可以在各地布告的衙役那裏‘登記’,到了時間會有專門的人去各村落叫人。

大家哪裏見過這種事,一個個都覺得新鮮的很,反正也不要錢,眾人紛紛留名,想著到時候白吃白喝去湊熱鬧。

人聲鼎沸,到處都是一片新氣象,而目光掃至村內,在農莊幹過活的男女老少們也都極為期待,平風縣內,周愈然大撒銅錢,差著本縣的百姓們按照陳延的意思把成熟的白棉子收起來,堆放在了倉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