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平風縣內(第2/3頁)

陳延不是多禮的人,很快叫他起身,巡到此地,下官接待是常事,由於平風縣沒有什麽說的上號的酒樓,周愈然的宴,是放在自己家裏的。

在外吃上家常菜,倒讓陳延有些意外,不過滋味的確不錯,因為陳延未帶女眷,招待的時候,周夫人留席待客的時間並不長。

余下的時間,基本是由陳延和周愈然進行談話。

也正是這番談話之後,陳延發現平時在府衙開會,這個閉著嘴不太愛說話的周愈然,是一個悶騷的務實行動派。

譬如養兔子一事。

帶一波高帽子是每一個下級官員的必修課,“陳大人許是不記得了,下官和您考過同屆鄉試……自多年前,下官便讀過大人您的時策。”

“所以,下官才敢行出這一步,橘生淮南為橘,生北為枳,平風和平光大不相同,下官只能另辟蹊徑。”

陳延擡手,“此非大事。”他甚至對周愈然起養兔子這課進行了褒獎,“書塾本就該因地制宜。”

“不過養兔子也需要食物……”

“這個有的。”周愈然道:“昔年自京城而來,下官聽說過推行人肥耕種法的邸報。”

是以,早幾年魏知府還在的時候,周愈然就實行過人肥耕種,不過不知道是不是這邊矮山多,山邊種麥不靈光的問題,麥子一直種的不好。

搞得周愈然有些挫敗,以為是自不得要領,縣內治下的百姓也發過牢騷,畢竟這糞好臭……

後來棄麥種菜,他自己多番嘗試之後,有了一種專門澆菜的肥,所以平風縣的菜產量還是不錯的,如果養兔子可行,那他們也能多種點菜。

他說起這些‘專業’上的事情,侃侃而談,眼裏滿是自信的光芒。

陳延拿著筷子想,這百理內不是沒有優秀的官員,只是缺少一雙來發現他們的眼睛。

這周愈然,聽著就有幾分靠譜。

這種對周愈然產生的好感,在接下來的幾天巡視內,很快到達了頂峰。

在縣令府住下後第二日,陳延便偕同周愈然駕車去了平風縣的鄉下,大概是因為縣裏破破爛爛,乍一到鄉下,陳延居然覺得這裏環境還行。

同周愈然所說的一樣,鄉下農家莊園裏的菜的確是種得不錯。

每家每戶也堅持種了一些麥子,下到鄉間,居然有人過來跟周愈然問好,更甚者,周愈然還能說出幾句百理當地的方言。

他把鄉間管得極好,很有條理,各村落之間的關系也處得不錯,這樣的本事,陳延相信,他如果能分到一個富庶點的縣裏,政績絕對能評到上上。

一直沉寂與平風縣,實在有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苦。

鄉間視察完,二人一起走了一趟縣城,陳延問他對平風縣將來的規劃,周愈然微頓:“說起來,大人沒來之前,下官實在沒有什麽盼頭。”

窮地方,實在是沒有起來的辦法。

“但如今,賺錢的方法便在眼前,先把兔子養好,書塾多教一些識字、會算的小童出來,將來去糖廠、亦或是去平光縣謀差事皆可。”

人口流失,當地的縣官可是要判中下的,沒想到周愈然這麽豁達,陳延瞧著他,發現他看著還有幾分真心。

“不過,下官覺得這些都非上選。”他話鋒又一轉,但面前的是上司,他也不敢托大吊胃口,立即又接:“下官日前在平風農莊那邊聽了些傳言……”

他的目光聚在城外的東方,那兒就是農莊的方向,“說大人有意在春耕秋收後,遷人往農莊走。”

早些時候,大家對遷戶不屑一顧。

但時間一天天過去,周愈然過去視察也發現:“田間麥苗不停長,已有豐收之像。”周縣令自己搞過人肥耕種失敗了,就對農莊的成功很好奇,仔仔細細觀察了一遍之後發現,失敗的原因不一定來源於自己。

也有可能來源於平風縣的地。

歉收者在山邊,而農莊選址,則在平原之邊。

“耕讀累世傳家,百姓安居樂業,等大人此計成,下官說不定能走出新出路了。”

此事並不隱蔽,但能注意到,說明周愈然也是有心人,陳延微笑道:“且等等,道阻且長,路在遠處。”

難得在百理遇到一個政見很和,對方又有丘壑、有想法的人,陳延決定等百理出成績後,要在周愈然的考核上添一筆上績。

時間流轉得很快,陳延停的時間注定不會太長,他還有下幾站要走,是以,最後剩的幾天,周愈然就帶著陳延一起到了平風農莊之中。

這時候,田裏的麥苗已經是一天一個樣了。

雖說建造農莊的錢,基本上都是府庫內出的,但不是全出,屬地在哪兒,哪兒的縣衙也得倒點,建點設施。

平風縣沒錢,農莊內百姓住的地方也略有些擠,不過還好,擠一擠,人也能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