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天翻地覆(第5/5頁)

“瞻前顧後只是在想,我下在這裏合不合適。”

“噢?你下在這裏不合適,別人便合適?”

這便是在說他和葉問了,陳延在這裏,沒有用姜定修分析的,身份和身份的不同,而是逆過來。

“不是人不合適,是事不合適。”

在陛下心中,人在此變法之局中,是無足輕重的,這個理由難以令他信服。

但,事——

“如何不合適?”

陳延陡然放下黑子,在棋盤邊向天子行禮,“是臣在想,若是此一條鞭法由臣所舉,更不易成。”

他出身寒微,且先前已經在農事司成過事,是什麽人,朝野上下很清楚。

若變法由他提出,出師未捷身先死不說,也不會有溫水煮青蛙這個過程,大家沒下鍋就會知道,這是一鍋燙水。

到時候一切會更亂。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陳延有時候想,自己其實也很會演戲,他真誠、直白地看著天子,仿佛內心的一切都被敞開,“臣想,這樣的事應該交給合適的人來做。”

“所以,你覺得葉問比你合適?”

這就是明問了,陳延並不掩飾自己和葉問的關系以及對葉問的誇贊。

他這麽大大方方,天子的眉宇間才舒展開,叫他起來,陳延起身,心知,這一笑關,應該是過了。

果然,變法成功了,陛下雖然心裏有疙瘩,但總體還是開心的。

詰問過了,便是閑話家常,成宇帝問起了陳延在戶部的感受,這幾年如何,想不想一直在戶部待下去。

這似乎也是個重要的訊號,陳延已有想法,便言:“自臣小時起,就喜歡遊歷,長大後,也想到各府各部,看心中所看,更多地為陛下分憂。”

不想待在戶部,意味著不想走這條青雲直梯,天子發現,自己可能真的有些誤會眼前這個年輕人了。

他的確不是個功利之人。

“好男兒,的確志在四方。”他想,派陳延出去歷練歷練,也是極好的,這樣的人才,定能治理一方,為一方父母官。

淺談了一上午,中午,陳延回戶部,眾人觀之,發現東領送了賞來,就知道他又重新被陛下記起來了。

在此次談話之後,陳延在戶部分支負責計算關於推行各種民學需要的具體撥款等等數據。

這是真正的民生之策,陳延帶著手底下的人精細地做著。

與此同時,葉衡尚書也在早朝,正式向陛下告老還鄉,平息戶部風波,為葉問騰位置。

他是一個真正的、有能力的好官,亦是陪著陛下一路走來的純臣,陛下不舍,多番挽留,將葉衡的告老還鄉奏折留而不發。

君臣來來去去,互相拉鋸,成為了繼變法之後,朝堂裏的另一道風景。

但很快,這樣的糾結就結束了。

因為,葉府發生了一件大事。

曾經爵至國公的老公爺,因風纏綿於病榻,在一個不起眼的三月,一場春雨之後,永久的沉睡在了這個生機勃勃的季節裏。

葉國公逝世,按照禮法,葉衡作為國公之子,將為國公丁憂三年。

當然,陛下也可以奪情,以月代年,但葉衡不願,他悲痛欲絕,幾度在朝堂灑淚,陛下觀之,心中感懷,終於準了。

但不是準葉衡告老還鄉,畢竟他也不老!只是準他往江南祖籍,為葉國公丁憂三年,而葉家老大,則順利奪情,還在江南當知府。

一條重於泰山的生命逝去,葉府上下愁雲慘淡,葉衡又隱退丁憂,葉家接連遭難,有關於變法、改革帶來的亂遭事,才有所停止。

而戶部尚書職位空缺,以葉衡舉薦,周坤侍郎順利成為了戶部代尚書,一切平息,此刻,擺在陳延面前的,又是兩條路了。

一,從員外郎變成代侍郎,將來葉衡回來,再尋機會外放。

二,戶部尚書調換,人員變動,幹脆就趁著這個機會,謀一個外放,以員外郎出京,在地方上待一段時間,做一段政績,來日再回京城。

由於職位調動一般集中在上半年,所以,選擇將來之路,已迫在眉睫。

作者有話說:

三月一號快樂!

今日日更哼哧哼哧月,本月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