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本土版一條鞭法(第2/3頁)

一鞭打到底,反抗的人絕不會少,到時候他們群起而攻之,提出此法的人終日都將被無數雙眼睛盯著,出錯便完了,不出錯也極難善終。

陳延聽完,沉默了一會兒,道:“爹你的意思是,要改松一些?”

“嗯,而且不要一次推這麽多方面。”姜定修道:“國之事長,可徐徐圖之,溫水煮青蛙,方為上上之選。”

他受姜定修所啟,從書桌邊抽了一張紙,手執毛筆,即刻寫了起來,速度一直是陳延的看家本領,加上這些東西他已爛熟於心。

是以很快,一張簡化、降低標準的清除冗官變法已躍然紙上,他問姜大人,“這樣走,可以嗎?”

姜定修觀之,點頭肯定,“方向已對,但還需再松。”

“……”這已經很寬松了,職務、考核、評比,還要從哪裏放水,他蹙眉提筆,想圈圈畫畫,卻被姜定修抓住了筆頭,“你先不用改。”

“就算改到合適之策,也不該由你提出,所以暫不用改。”

姜定修接下來要說的,才是今天的主菜,他思忖了這些天,一直想告訴陳延的事。

“你來變法,結果有二,一變法成功,民生盛,四海升平,許多民間學子入朝為官,你身上的功績太多,名聲極盛。

又與衛、姜二府相連,那時你應四十有余,又因變法削平了世家貴族,是某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且不談這一路過去,你可能遇到的刺殺、汙蔑、構陷,就一路平坦到那日,陛下已老,太子年幼,忍得了如此功高蓋主、名聲累世的權臣?”

“結果之二則是變法失敗。”

“有變法之心又失敗,便會被眾官孤立,饒是陛下寵信你,但獨木難支,更別提還有下絆子的,你走在這條做實事的路上,總會出錯的。”

姜尚書幾乎推心置腹,他望著陳延:“這並非不想盛世清臣,你是茵茵的相公,我嫁女於你,便望你二人能白頭偕老。”絕不想你陪她到人生一半,就魂歸西天。

“你且深想。”

自己是悍不畏死之人嗎?

這個念頭只在陳延的腦子裏過了一瞬,他就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死或有重於泰山,或有輕於鴻毛,或有……他不想死。

但,利民之策擺在眼前,何以無動於衷?

陳延頓了頓,試探問:“不弱我把此冊上呈陛下,另陛下另選心腹推行此事?”這樣他便能深藏功與名了。

姜定修聽到這句話,眉頭緊皺,“清遠你是呆了?”

“陛下如今正值壯年,雄心未酬。”老丈人神色淡淡,“他在我面前多次贊你是國之肱骨,如今的陛下,並不畏任何功高之臣。”

相反,越是有本事,他越願意擡舉,越願意給出官位和爵位。

“且,你上呈了,便不可能拒絕,不然在陛下嚴重,你豈不成了敢說不敢做、將個人生死置於天下臣民之上的小人?”

陳延:……

“是清遠想岔了。但就此放棄,我心中——”

“你心中所想,只要有人能提出他,功績是否在你,你並不在意,是麽?”

“爹這麽說,是有其他中意的人選嗎?”

姜定修深深看了他一眼,微微點頭,“是,他出身豪門大族,推此冊,也算斬自己,可以借一借陛下威勢。”營造一種自己也是被害者的假象。

“而且他不走權臣之路,不沾兵、吏、戶,耕耘於清流、文書之道,這樣的人,無論名聲多盛,也不會被忌憚。”

“再者,他與你有舊,若承此情,來日必有其他事饋於你。”他是姜定修認為的最合適的人選。

陳延在聽完這麗嘉一串前搖之後,腦子裏立刻閃過了一個人的名字,有些不缺的地問:“爹,你說的是……葉問?”

“是。”姜定修,“讓他推行你之變法,你可願意?”

準確來說,這也不算是他的變法,有人推,誰來推都行。

只是個中風險在這裏擺著,陳延覺得讓葉問來有些不好意思,便道,“我是願意的,或許要問問,他願不願意?”

姜定修覺得這都不用問。

對葉問來說,這就是鍍百姓口碑的上上策,他怎麽可能拒絕?

-

幾日之後,由於葉府那邊葉衡和葉問實在是談不攏,不得已,葉尚書組織了一次很隱秘的家宴,低調在夜裏請了陳延和姜定修入府。

四人於月光下,在小亭內碰面了。

聊天的內容很簡單,還是變法之事。

葉衡很是惱火,他當初也是探花郎,和姜定修不是一屆,但年齡差得不大,又一同入朝為官,兩人前半生是比了又比,在事業上不分伯仲。

但在繼承人上,真是……

“你有什麽要問的,可以問了。”葉衡喝了杯茶壓下心頭之火。

葉問看了一眼兩個長輩,很快單獨拉著陳延去了亭邊的假山內,他問陳延:“你想出來的變法,你真的不想推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