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面聖(第2/3頁)

所以,他想了想,道,“是的,正是因為所處江南,所以種地才並非謀生之上選。”

江南富庶,這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因何而富庶?因江南是魚米之鄉,風調雨順,也因江南的商業很發達,在江南,經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大商人的地位也很高,不會像京城這樣,商賈仿佛低人一等。

小資本主義社會初期悄悄萌芽,方才造就了淮浙、江南二省的富饒。

陳延在講江南時,十分不動聲色地把高台之上的君主誇了一遍,正是因為有您這樣英明、鎮守四方的君主令天下太平,才有此日。

眼前的年輕人倒是敢說,說的話也與平常臣子很不一樣,角度頗為新穎啊。

宇帝聽前半段有些思索,到後頭的誇,他笑笑,“聽愛卿這麽說,江南豈不是人人想經商?”

這……

這是一個有些難回答的問題,在封建王朝,百姓不願意種地對國家來說是很可怕的,但在江南,事實便是如此。但凡家裏有些手藝,有點資本,做行腳商也比種地來得強。

思忖了片刻,陳延組織了一下語言,回答了宇帝的問題,他沒有直說,只道:“其實百姓追求的也並不是行商,而是更有前途、更穩定的收入手段。”

“噢?”

話題搔在癢處,君臣二人很快討論了起來,皇帝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介於都是有關農業的,陳延之前做過功課,答得也很快,很一針見血。

陳延:“雖然這些年來江南所交稅糧不少,但江南地廣,氣溫是很適合種地的,如此稅糧,在江南算不得豐收。”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選擇種地的人不夠多,開荒的人不夠多,當然,也有貧窮的地方,他們侍候不起這麽多田地,這都是有可能的。

倘若能解決這些問題,江南必然能成為真正的天下糧倉,介時,有了糧食,百姓才能‘脫產’,引申制造出更多的產業,引導民眾學習,讓王朝的實力真正躍進。

所以,陛下的問題又來了,他看陳延對於農桑一事說的頭頭是道,便問道:“那依愛卿之見,江南之難何解?可有良策?”

說的上頭的陳延頓了一下,他自然是想過解決之法的,但這件事情太大了,他想的方法都很碎,沒頭沒尾連不起來那種,要他說,他也不知道怎麽說出來。

憋了兩口茶,他有些思緒,但還是不多,嘰嘰喳喳了大半個下午的養心殿忽而回復寂靜,陳延立刻起身向君主行禮,“此事臣還未能想好,請陛下恕罪。”

這個年紀的人,能有這些認知,已是不易了,對於自己喜愛的後輩,成宇帝總是很寬容,揮揮手讓他坐下,又差太監上了壺茶,擺了些糕點。

糕點是養心殿常備的東西,陛下經常會宣一些大臣在養心殿議事,有時候時間耽擱得久了,在這兒吃飯不便,但也不能讓人餓著肚子,小小一塊,幹幹巴巴又頂餓的糕點便很有用了。

聖上讓嘗,陳延就拿起這個小方塊往嘴裏一塞,粉狀的糕點塞進嘴裏果然幹巴,他感覺自己的舌頭都好像被糊住了,立刻喝了幾口水,成宇帝看著他此刻的模樣,忍不住哈哈笑了起來。

陳延:……

不知為何,殿前失儀,有些臉紅。

剩下的些許時間裏,陛下沒有再與陳延聊天下民生,而是叫他到跟前講經講史,很快,陛下就發現,這個傳臚是真的有點說書的天賦。

幹幹巴巴的歷史從他的嘴裏說出來,好像也帶了一點跳躍與冷趣,經卷文書解得平常,但輸出的觀點卻十分獨特,一眨眼,天色便有些暗了。

陳延第一次面聖,便有幸得天子賜膳,陪同天子用了一頓晚膳。

這頓飯很豐富,十八道菜,有葷有素,很多食材陳延見都沒見過,同許多電視裏演的一樣,陛下有專人布菜、有試吃太監,他雖說被賜膳,但大抵是因為資歷不夠,並沒有和聖上同桌,而是在桌子旁邊還有個小桌子自己坐著,除翰林本身的工作餐外,又被禦賜了幾個菜。

陳延覺得這樣才好,隔了點位置,他才更放松呢,真要坐在老大旁邊,吃都吃不下。

說起來,禦廚的手藝是真的可以。

不過菜雖然好吃,但陳延並沒有多吃,而是控制自己吃到七分飽就緩慢地開始夾菜了,因為作為臣子,陛下動筷他動筷,停筷也得等陛下停了才行。

好久,上座的天子終於吃完,此時的他並不知道,即使是七分飽,在養心殿裏吃飯的大臣裏,他也算吃得頂頂多的。

天子在撤盤的時候瞥了一眼陳延面前的空盤子。

飯都吃了,自不可能直接走,飯後便是天子每天的下棋時間,他預感陳延會是個不錯的棋手。

但在陳延聽說飯後的娛樂項目是下棋自後,天子突然發現,整個下午表情都還算維持得不錯的陳延忽然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