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翰林院小官(第2/2頁)

“我也要當爹了。”為人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我和蕓娘都想去江南落腳。”

“還沒恭喜你!”

“哈哈,到時候你也要當叔叔了。”

陳延可惜道:“那時我肯定不在這兒了,想看小侄子,也只能寫信了。”

“書信往來不斷即可,有時候,不見面也可懷念。”他偏頭看著陳延,“康弟,你也要慢慢尋摸起來了。”

“有個家吧,有個家真的很好。”

見了堂兄,見了梨花、見了梅花,把親人都見了個遍,探親假也逐漸走入了尾聲之中。

陳延再度騎馬去江南,此番,就沒有那麽多時間停留了。

算好日子,和父母吃了幾頓飯,告慰爺爺奶奶之後,陳延踏上了由江南至京城的航船。

去時船慢,整整走了十一天才落地,陳延把從江南帶來的特產送去葉家後,就回了小院。

大山和二樹都是老實妥帖的人,院子和院子裏的菜都被打理得很好。

未免在第一次上值就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陳延舟車勞頓後擱家裏歇了兩天,才換上官袍,早早的去了禮部銷假,然後‘上班’去了。

-

在古代上班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呢?

陳延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無聊’。

入職第一天,自我介紹都沒有,作為一個翰林院底層檢討,陳延直接被帶去了一個小次間裏,檢討是作為編修的副手存在的,在翰林院的主要任務呢……

就是校對一些稿子,有修史任務的時候就修修史。

你問沒有任務的時候怎麽辦?

陳延放下茶杯,嘶了一聲,不能再喝了,再喝又要去廁所了。

沒有任務的時候,就只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無聊發懵。

怪不得之前同葉問出去吃東西的時候,他說:“其實考中進士,只有考中的那會兒在所有人眼裏是最有前途的。”

那個時候,在鮮花與贊美中,中了進士就仿佛人生大成功。

但進入翰林院之後,你就會發現,待遇從天降到地。

你以為自己三鼎甲、中進士,了不起,但這個院裏,一塊磚頭砸下來,打中的全是狀元探花。

和陳延同榜的今科狀元和榜眼就有點受不了這種‘發配’,他們覺得這可能是翰林院老人給新人的一種下馬威。

“面聖的機會一個不給,有點用的東西一點不分配……”

“撰文寫稿,全部輪不到我們,我們全都在這個小隔間裏做這些打雜的事!”

“需要我們嗎,這種校對,讓庶吉士來不就好了?”

他們想團結本榜人的力量在翰林院攪動風雲,從而得到新的機會。

陳延聽完:……

陳延和探花郎覺得他們很呆,蜉蝣撼大樹,拒絕了他們的提議。

二人怒斥他倆不思進取,主動出擊,尋了編修講了一場,然後校對的事都被奪了,發配去曬書了。

是了,京城快入八月了,太陽大,翰林院裏的藏書是該曬一曬了。

工作輕松,陳延上下班都很準時,現代人的閱讀速度就是會比古人快一些,所以他校對的速度也很快,一開始他不知道怎麽打發空閑的時間,後來被叫去曬書搭把手後,他發現翰林院的藏書很多種多樣啊。

不跟他想象中只有‘詩詞名篇’,居然還留著許多‘卷宗’。

記載了大名朝某時某地,發生了哪些災害,派了誰人去賑災,賑災結果是什麽……

還有一些判案的卷宗,陳延立刻就來了興趣,閑暇之余,便開始用這些事兒為自己充充電。

入職翰林院已有三月余,時間已經轉入秋季,陳延差不多適應了這裏的節奏,他發現上頭攤派下來的事終於有正事了。

陳延有一種感覺,他們這一批的翰林小官,正在接受一種小小考核。

尋思著過完年後,可能會真正忙起來,陳延決定在還有余力的時候快點把自己的店子開起來,免得到時候還要找家裏要錢。

於是,上班修史,下班開店的忙碌陳延,在金秋十月,愉快上線了。

-

開店,也是一個大學問。

陳延根據秀秀給的一些數據,推算出了如果要買吃食,還是得對標女性用戶和小孩子。

男人並不是吃食消費的主力軍,畢竟他和葉問這種吃貨還是少。

想在京城立足,新穎和美味非常重要,在把腦子裏的配方挖幹凈之後,陳延決定開一家‘蛋糕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