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是的,人都會變(第2/3頁)

發生這樣的事,二嫂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對新婦滿意的。

“就算以後她變成了很好的人,精通詩詞歌賦,孝敬長輩,操持內外井井有條也不會有所改觀嗎?”

“不會。”

“你說的這些並不算什麽了不起的事,你隨意在京城選一閨秀,她們都可以做到。”

“可她不是京城閨秀,能做到這些說明她十分聰慧通透,定是下了苦功夫才能如此,嬸嬸不會動容嗎?”

三夫人聽到這裏好像有點明白侄子想問什麽了,“也許有人會動容,但有些時候,也會有人認為正是因為你選錯了,所以如此簡單的東西,她都要那樣努力的學才能學會。”

葉問聽罷,突然想到了當初秀秀同他說的那句話:齊大非偶,門第之差。

他現在只想酩酊醉一場,然後把此事徹底放下,不再去打擾她。

-

遠在百裏外川安縣的陳延不知道府城裏二三事,因著要告訴壯哥兒開宗祠的日子,陳延隔日決定駕馬車去縣城裏走一趟。

見秀秀情緒不太高漲,陳延本想帶著她一起去,被秀秀以長途跋涉後想要休息為由拒絕了。

她不想去,陳延也不勉強,只是把煮雞蛋放在了她的床邊,“想睡就多睡會兒,等回來的時候我給你帶一串糖葫蘆。”

“嘁,才不吃糖葫蘆,我都不是小孩子了。”秀秀扒拉著被子。

“又不是只有小孩子才能吃糖葫蘆,而且,秀秀你也不大。”他一語雙關,“事情總會過去的。”

秀秀自己就懂事,說教得太多,只會讓她難受,所以陳延講完這句話後,就沒再說話,他輕手輕腳走後,秀秀才把頭上的被子扒了下來,定定地看著他的背影。

-

自去江南求學後,他好似再沒有看過川安縣十月的街道。

路上行人還是挺多的,隨便逛了一圈,越靠近呂氏私塾那邊,攤販、商鋪以及遊人就越多。

果然,只有有舉子的地方,才能刺激一些‘產業’蓬勃發展。

來都來了,陳延駕車路過當年賣豆羹和小吃的巷子後,突起興致,悠閑地架著馬車往前,本想看一看小時的時光、看看這個陳家人發家的起點,但人到目的地,發現情況好像有些不對。

小巷這邊的客人,怎麽這麽少?

曾經擠滿了人的小店,如今門可羅雀,三叔和三嬸也不再前面招呼,只有一個身上掛著白巾子的矮個活計愁苦地站在那裏。

他感覺有些不對。

陳延把這事兒記在了心裏,準備到時候找呂夫子和族長打聽一下。

昨日一見三嬸,她穿著艷色錦緞,雖然緞子看著不是頂好的,價錢應也不會低,還有兩個小孩子,穿得都是印花棉布。

雖然都是昂貴貨,但陳延昨天只想著也許是三叔三嬸手松、畢竟店裏的生意好,掙的錢如果敞開了花,也是能鋪張出金銀首飾的。

但今個一看,這店可不像是門庭若市、日進鬥金的樣子,他們不管鋪子,行事又鋪張……

那麽,錢是從哪裏來的?

-

有些煩悶的心情一直到聽到呂氏私塾裏傳來的朗朗書聲才停止。

現在還不到飯點,安堂兄還在學堂裏上課,只有呂夫子陪著陳延一起。

大抵是考上舉人之後,一整顆心都落了地,呂夫子竟也胖了些,不過他原先偏瘦,胖得這點不僅不減風姿,反而顯得他年輕精神了些許。

他們站在用紙糊的窗戶口,小聲聊天。

“怎一直看著學堂?”呂夫子含笑問:“技癢了,想進去給童生們上上課?”

“夫子,我可沒看學生。”陳延目不轉睛,“我看到的是高台上的夫子。”

站在台前的陳安與在江南私塾裏求學的陳安完全不同,他於高台之上,聲音十分有朝氣,目光自信,眉宇間神采飛揚。

無論是叫學子答題,還是講課,都挺深入淺出的。

提起陳安,夫子捋著胡子笑了起來,“他的確是一個很適合傳道授業的人,與教這一塊,有時候心思與方法比我都‘巧’得多。”

夫子小聲地講著陳安在私塾上課時所提出的建議,話語裏贊賞很多,語氣也十分熟稔。

陳延看著,若有所思。

許是兩個人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大,學堂那邊,突然有人把紙窗推起,與少兒目光對視,呂夫子的話便卡主了,拉著陳延去了書房。

學堂內,學生也立刻起身跟陳安告狀:夫子,方才呂山長帶著一個人在窗戶邊看我們!

陳安頓了片刻,往外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就算有客來訪,也得把課上完了才能過去。

-

到書房,陳延看見這裏許多的東西都變成了雙份的。

書桌、書架、凳子,甚至是小炭盆,他隨意一掃就瞥見了許多堂兄的字,看來夫子和他的確處得很好。